在线客服
立即扫码进群
参与更多活动
扫码进群
立即扫码进群
参与更多活动
发布求购
如何让建筑在山间漂浮?下沉式会议中心的空间反重力实验
发布时间:2025-03-07 13:00
338 次浏览

山间建筑通过将会议中心沉入地下,营造出建筑的漂浮感

由山间建筑设计的雅安周公山国际会议中心是雅安楠水阁温泉酒店新建的多功能复合型会议中心,整个建筑隐匿于山川之中,灵活的介于对外公共会议空间与酒店配套空间之间。

 

会议中心规划之初设有开放的会议区、展览区、餐饮区和观鸟(观景)区域等,期望通过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实现多功能业态组合,打造闭环的在地消费体验。

项目位于四川雅安周公山旅游度假区内(周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场地紧邻周公河。

图片

山间建筑设计的四川雅安周公山国际会议中心藏匿于山水之间

山间建筑告诉 Dezeen:“我们设计初到项目场地,被周公河所吸引,周公山自带的历史底蕴为场地增添了一丝悠远的古味。一艘竹篷小船,一方烟雨雅安,一所内隐“小”筑,成为我们对场地的美好设想。”

“我们决定设计一座藏匿于山水之间的内隐建筑,以减少对场地环境的‘侵入’,同时考虑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场地高差,让建筑部分下沉(覆土式)以适应场地,局部向外悬挑20米,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山河之势。”

 

图片

总体鸟瞰

场地紧邻市政道路且处在两水域交汇口,可用地块面积十分有限,场地内高差明显,同时会议功能要求最大容纳1100人,且会议厅室内净高不低于7-8米。

因此,设计如何在有限的场地空间和高度限制下,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打扰”。

 

图片

会议中心沿道路夜景鸟瞰

山间建筑采用了覆土建筑形式,通过将建筑沉入地下,使其“漂浮“在河岸边,从而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过分“侵扰”,将大空间大跨度(30米无柱结构)及“苛刻“净高要求的会议厅巧妙地隐藏于地面以下。

同时在地面以上设置仪式感突出的小体量建筑作为入口,赋予国际会议中心入口应有的体量感,地下地上兼顾功能与仪式,在解决场地空间限制的同时实现功能需求。

 

图片

临河一侧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

考虑到场地靠近河岸,建筑师在临河一侧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引入河岸景观环境,形成“舟外观景、舟内映景”的独特体验,营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感。

 

图片

会议中心悬挑透视

“结构设计是此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内在建筑说道。

建筑采用钢混结构作为覆土会议中心的主框架,悬挑部分的屋面及底部则采用桁架结构,通过网状链接实现相互支撑。

为了满足会议空间的功能效果,地下覆土空间设计为30米的大跨度无柱结构,而悬挑部分则为20米向上起翘的桁架结构,充分展现了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图片

室内会议厅

会议功能区采用电动滑轨门进行空间划分,实现大空间与小空间之间的灵活转换。

此外,设计在会议区两侧预留了厨房区域,使会议功能区能够灵活转化为宴会厅,以满足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图片

屋面采用菱形图样相互卡扣以模拟瓦片铺设

建筑屋面采用预钝化石墨灰钛锌板,其密度高于普通铝板,整体平整度也优于传统铝单板。为统一会议中心与酒店及场地环境之间的气质,设计团队对屋面材料的色泽和反光等均进行了多次实验和筛选,放弃了重量较重的陶瓦等材料,以期呈现更佳轻盈的瓦面效果。

同时为更好实现瓦面质感,建筑师在单元化钛锌板搭接方式上也做了选型,采用菱形图样相互卡扣以模拟瓦片铺设,并尝试多种尺寸拼接比对来优化视觉效果。

 

图片

建筑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侵扰”

项目最终形成了一个集会议、活动、观景、休闲简餐等功能于一体的会议公共空间,定位介于对外公共会议空间与酒店配套空间之间。

整体下沉区域为集中会议区,而船型悬挑廊道则为开放式观景平台,供周围居民、游客等游览、远眺、拍照。

 

图片

相关资讯
021-33392160
[ 工作日9:00 - 18:00 ]
最新产品资讯信息
[ 邮箱订阅 ]
个人 / 企业
[ 加入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