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立即扫码进群
参与更多活动
扫码进群
立即扫码进群
参与更多活动
发布求购
2024Design of Designers:一场重新定义生活美学的设计盛宴
发布时间:2025-03-07 10:51
300 次浏览
 

一、当设计遇见可持续:绿色浪潮下的创新突围

2024年的中国国际设计师作品展示交易会(Design of Designers,以下简称DOD)以“设计重塑生活”为主题,在全球环保议题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掀起了一场关于“可持续设计”的深度对话。展会上,设计师王璐的“零废弃家具”系列引发热议——她用建筑废料中的钢筋骨架重构沙发框架,搭配回收牛仔布料制成的软垫,将工业化粗犷感与居家舒适性巧妙融合。这组作品不仅斩获当日最高交易额,更印证了一个趋势:环保不再是设计的外衣,而是深入产品基因的生存法则。
 
 
图片
 
数据显示,本届展会中78%的参展作品明确标注使用可再生材料,较2021年增长42%。丹麦设计品牌Normann Copenhagen带来的“模块化储物系统”尤其亮眼:消费者可通过自由组合再生塑料单元件,将书架扩展为隔断墙甚至艺术装置。这种“可生长”的设计理念,正在打破“一次性消费”的行业惯性。“我们卖的不仅是家具,更是用户对生活空间的掌控权。”品牌主理人在论坛上的发言,道出了可持续设计的终极目标——让物品与人的关系从占有转向共生。
 
 

二、智能交互革命:藏在细节里的未来生活图景

在DOD的智能家居展区,一面“会呼吸的墙”前始终挤满体验者。这款由本土团队“未止设计”研发的智能墙面系统,通过温湿度感应自动调节表面肌理:梅雨季呈现吸湿蜂窝结构,冬季则转换为锁温绒毛质感。设计师张未然坦言灵感源自仿生学:“自然界的蜥蜴皮肤会根据环境变色,为什么我们的家不能?”
 
此类“隐性智能”成为本届展会的技术主流。与往届强调声控、触屏的“显性交互”不同,更多作品选择将科技隐藏在生活场景中:意大利品牌B&B Italia的智能沙发能通过压力传感器记录坐姿习惯,每周生成脊椎健康报告;日本工作室Nendo的“光之帘”则利用柔性OLED技术,让窗帘随着日照角度变换透光率,在遮阳与采光间达成动态平衡。正如策展人李墨在开幕式所言:“真正的智能设计应该像空气一样存在——看不见,但离不开。”
 
图片
 

三、文化基因解码:在地性与全球化的设计博弈

云南白族扎染工艺与德国包豪斯极简主义的碰撞,在90后设计师陈屿的“经纬系列”中达成奇妙平衡。她将白族传统靛蓝染色工序拆解为72道标准化步骤,结合数控机床雕刻出几何纹样的蜡染模板,既保留了手工的温度,又实现了批量化生产。这套茶具在展会首日即被法国奢侈家居买手店Colette预订200套,单价较传统扎染制品提升5倍。
 
这种“文化转译”能力在本届DOD尤为突出。景德镇陶瓷大学团队带来的“青花算法”项目,用AI分析明清青花纹样数据库,生成兼具古典神韵与现代构成的数字图案,现场接获意大利瓷器品牌Richard Ginori的联合开发邀约。值得关注的是,超过60%的海外采购商在调研中表示,他们更青睐“能说国际语言的本土叙事”——正如米兰设计周策展人Lucia Bocchi评价中国设计时所说:“你们正在用全球化的语法,讲述独一无二的中式寓言。”
 
 

设计是生活的答案

当最后一位观众走出上海世博展览馆,展场内依然回荡着开展首日法国设计教母Matali Crasset的演讲:“好设计从不回答‘这是什么’,而是追问‘这能成为什么’。”2024年的DOD恰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设计力量的三个进化方向:用可持续思维重建消费伦理,以隐形科技重构生活逻辑,借文化基因重塑美学话语。
 
图片
 
那些被预定的样品即将进入千万家庭,而更深远的影响正在发生——当人们抚摸再生材料细腻的纹理,感受智能系统无声的呵护,凝视传统纹样当代化的演绎,他们触摸的不仅是器物本身,更是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解题思路。或许这就是设计的终极使命:在实用与诗意之间,为每个时代写下属于生活的注脚。
相关资讯
021-33392160
[ 工作日9:00 - 18:00 ]
最新产品资讯信息
[ 邮箱订阅 ]
个人 / 企业
[ 加入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