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新 | 不要把手段当为目的


据在新媒体活跃的人士告诉我:直播带货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都不老老实实地去上班了,想直播带货致富。


好像也不太想当明星歌星了,因为成功率太低,直播带货比较有机会当上,万一成了网红,那收入可能比明星歌星来得高。

年轻的一代,因为发现留给他们的致富的空间不多了,另一方面,他们的前辈拼死拼活的干了下来,社会也初步富裕了,他们习惯于安逸,不想像前辈一样拼死拼活。想用“巧实力”赚快钱,于是都挤去直播带货。

这位新媒体人告诉我,现在的直播带货,年收入在人民币10万元的人,只占千分之四,其他的人“巧实力”干了一年,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几千块钱,甚至更少。

其实直播带货也不太“巧”,除了训练出“巧舌如簧”之外,干到深夜也挺辛苦的。

关键不在这里,这些人什么货都带,他们带的是什么货,质量、性价比等等都不知道,张开口就来,夸张乱说,可能他们带的是伪劣产品,这等于是在欺骗消费人。

起先消费人不知道,被这种方便的购物方式吸引了,点击购买非常方便,送货到家,足不出户,但是一遍又一遍地被忽悠,一遍又一遍买货、退货,我想双方都累了,后果怎么样?

——由于拼价钱(价格高没有吸引力,而高价钱的产品也不会在网上购买),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差。

——人们会越来越不相信网上的一切,这对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严重的伤害。(欧美的报章由于被财团控制,散播假新闻,搞得公众不信任报章的消息,网络下来也会一样)。大家互相骗,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

——把整个社会拉进一个“孤独”的状态,人们都躲在家里从事一切活动,购物、交流,甚至学习......等,那成了什么社会?少子化的现代社会,人们再不走到户外交流,那怎么行?其实这是违反人类是群居动物的本性的。

许多地方,尤其是发达国家,是禁止这种方式的,严防直播带货或电商的过度扩张,甚至有些政府还会立法来加以禁止,避免千家万户的线下商店倒闭,造成大量失业。

一家人,一群朋友,出门走走,购购物,吃点东西,在一起聊天交流,社会会繁荣且有生气。

所以一直以来我就非常反对电商,除了上述那些原因之外,我认为电商很多(不是所有的)都是设计好在诓人,诓供应商,也诓消费人。

诓供应商,先向他们画一个大饼,然后给点定金,定下大批货(据说这些外行人还会用“大数据”计算未来的市场需求,天知道!),之后供应备货、发货、接退换货、售后、库存,之后,他们的“大数据”不准了,电商把定金的货拿完,后面的货,供应商自己保重。

这种操作是常态,搞工业的人,是搞不过这些蓄意的设计的。

另一方面,为了便宜,比别人使宜,才能吸引消费人,因此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等,为的更便宜,恶性循环。

消费人由于价格便宜,有点“乱买”,觉这个便宜,那个也便宜,就都买了,结果来了一堆“垃圾”,有的用不上,有的不合用。

其实这样是在浪费社会的资源。

我们就只说家具。

别的产品我不清楚。

家具是一种低频消费(至少在今天的中国),也是耐用品,正常人一天超过8-9小时在家里,因此家庭里的东西,是你的必需,也是你生活方式的载体。

理性的消费人会根据个人来选择家具,美国设计师协会对家具的要求(其实是对消费人的忠告)。有以下四点:
1.款式喜欢不喜欢,不要去说什么风格,欧美家具历史上有几百上千种,设计师不全懂,卖家具的人不懂,消费人更不懂,人云亦云,毫无意义,这些风格就留给大学的讲堂去讨论,消费人只考虑自己喜欢不喜欢这种款式就行了,不要去听设计师和卖家具的人瞎忽悠。
2.功能适用不适用,家具是买来用的,尺寸高低大小合不合适,用起来方不方便。
3.价格是否合适(性价比),自己能否支付得起,一分钱一分货,买的人没有卖的人精,不要贪便宜。
4.环保,一家人生活其中,家具的甲醛、VOC等各种指标是否合格,非常重要。
讲来讲去,大家所讨论的,所关注的,都是渠道而不是产品本身,今天好像很少人关心这些,只要卖得出去就好。

听说欧美国家的所谓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都开始转向线下实体店购物了,只把线上等新媒体当为信息参考。由于生活成本的提高,所以倾向于线下体验,之後才理性购物,不会乱买东西。同时这个世代的人也体会到了“孤单”,也开始趋向于聚群,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交流。

中国的Z世代也不少,应该也会走向这种趋势,Z世代之前的Y世代(1980-1995年间出生的人)的购物习惯,也会被Z世代人抛弃了。

随之电商这种老套路也就老了。

新媒体矩阵
圈子
同行们都在这儿
家具云采购交流群
加入微信群
微信扫码加好友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
快团团交流群
加入微信群
微信扫码加好友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
软装饰品交流群
加入微信群
微信扫码加好友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
标题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