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店装休
关于中式家具设计的思考 点击:994 | 回复:0
发表于2013-09-04 08:46:00

楼主

中式家具的设计在家具设计中有比较大的难度,十几年看下来,我认为很多人摸不到门道,所以想给设计师和企业家多一点思路上的参考。

这里所说的“中式家具”主要指当前的红木家具,准确一些说应该称当代中国传统家具,就是本文所谈应为:当代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问题。当然,本文一些提法针对整个家具设计领域也适用。“中式”一词无非要与现代家具设计区别。 很多人认为红木家具是历史上就有,非也!我国各地历史上很少用这么硬的木头做家具,为什么?没有利器,没有现在的电动工具,做起来真的有点难。历史上更多是用俗称“杂木”的木材做家具。那时还没有“全球化”,贸易及运输条件不可能让我们的先人见到现在这么多木材种类。大约到明代用上了“黄花梨”,其密度还不是很高,加工难度也是可以接受的。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并没有“红木”这个概念。

中式家具设计的难度在于这种产品本身不止是一件日用品,其背后的文化因素难倒很多设计师。对于要做中式家具的设计师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不止是桌子、椅子等几类传统家具的制式,重要的是了解这后面的文化。别看这是本土文化,但要想真正理解,难度肯定大于现代家具、西方家具的设计理念。我们当代人一般对这些西方设计观念的了解远远多于中国古代文化,这也是现代教育使然。

我们所讲的古代文化多是明和清两代,其实这两代的家具所延续的文化体系不一样。明是最后一朝汉族政权,清是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文化不一样,政权诉求的侧重点不同。明家具产生的背景是对宋的继承,是从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起居中得来,是以汉民族审美为主形成的。这也决定了明代家具的文化属性,这种属性与中国同一时期的其他文化包括文学、戏曲是一致的,与同期的其他行业制造水平相当。清代家具如果从民间看,与明代家具没有很大区别,尤其是清代前期。但今天很多人所强调的清代家具受两条线索的影响:一是宫廷,二是后期的外来文化。关于宫廷家具很多学者都讲过,这里不做赘述,只想说:这本不是传统,或者说不是本源。宫廷家具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异化,是在非正常轨道上发展的一次异变。不能把这作为传统。中国文化的传统在儒释道,在民在士,而不在强权不在皇家。

后来,外来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家具制作也有很大问题,尤其是1840年以后。这时的中国已很虚弱,无力正常地吸收健康的养分,民族文化的精神被侵蚀。今天,很少有设计师和企业家能够从这些角度分析中式家具。椅类、桌类、柜类、箱类等全国就那么一些图纸在企业中转来转去。所谓开发设计更多是在枝节末梢上改动。全国有红木家具生产企业约七八千家,真正具有开发设计能力的十有其一,其他不抄又何从。

我看到很多优秀设计师的作品,多是把传统家具的元素符号化,认为这就是传统,这就是中国文化。

那么,反映在家具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我认为第一是制作文化,是几千年文明历史积淀在家具制作中的东西。第二是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演变形成,一种与起居睡卧饮食相联系的东西。第三是审美文化,家具中含有中国最传统、最典型美的观念,这种美的观念目前看,最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比较多地反映了本土特征。

首先谈制造文化。我国人民在器物制作上很有特点,历史上很早祖先就制造出了很多巧夺天工器物。而我们的器物制造突出在一个“巧”字,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特点,也成为历史上而非今天“中国制造”的一个标志。反映在家具制作上“巧”也是很突出的。传统家具制造中的根本是“榫卯结构”,这也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灵魂,其中就用了一个巧字。如果放弃了榫卯,就不再是中国传统家具,而是进入了现代家具的系列,这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另外,传统家具的“拼板”和“榫接”的工艺也非常有特点。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与中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是一门所出。分析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包括中国民间木雕,有助于理解和传承传统家具制造技术,这也是中式家具设计师开发产品的基础。

然后谈民俗文化。家具是日用品,历朝历代亦然。是日用品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得出,一部中国家具史就是一部中国生活起居风俗演变的历史。由席地而坐到“胡床”的进入,到高坐具出现,一直到目前所见古代家具的定型成熟,都反映了我国百姓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往往是正史看不到的。这种东西非常有趣,完全可以成为设计的趣味点。中国传统家具的人文特点很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器物”的理念。 我国地域辽阔,仅汉族在不同地区就有截然不同的风格和习俗。粤不同于闽,皖不同于鄂。特别是晋、苏、浙、鲁、湘及闽、粤家具制作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这些不同本来是十分清晰的,就像这些地方不同的方言一样迥异,只是近代由于种种原因而模糊。如果把山西家具与广东家具放在一起就可以看的非常清楚。地域文化是民俗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又一趣味点。

最后说审美。中国人的审美关键点在哪里?与外国的审美有何不同?这是一个要从我们文化底子说起的话题。简单说,是以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加之佛教文化影响形成的审美观念。比如说,“含蓄美”,这是很典型的中国审美文化。再比如,对于“瘦”、“透”、“曲”的追求,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再如圆方对应观念,“外圆内方”、“下圆上方”或“天圆地方”等,这些无一遗漏都在家具中有不同体现。 通过线条来反映美感也是中国人很特殊的美学观念。在传统家具中,线条所形成的视觉动感是非常重要的美的表现。特别需要注意,明代家具中流畅的线条表达是最吸引人的部分。此外,“起线”、“打凹”两个常用的装饰技法也是线条的一种表现。这些制作装饰的技法使人在不同角度观察一件家具有不同效果,并由此带来视线的运动,运动产生美感。

十几年看过来,在所有家具设计中,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最难。明清家具做得再好,原封不动地抄过来也不一定好看。为什么?承载的环境变了,家具在其中的空间比例不一样了,设计师如果没有十分敏锐的空间尺度感是把握不了的。离开明清自己设计搞原创更难,为什么?没有理念,你的设计就没有理论支撑,更没有开发体系,只能改改图案、修修补补、越抹越黑、每况愈下。 难!没有设计文化的当代传统家具难!


                        2013516成稿于北京至深圳的飞机上

 
aHR0cDovL3d3dy5qaWFnbGUuY29tL3F1YW5fdGllemkvMTUxLw==
0
https://www.jia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