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丹麦设计品牌Hay季推50款新品的速度,颇有几分“家居界Zara”的架势。线条明晰、构造简单、取材天然,用色恬淡中带着几丝活泼,日前入驻上海的Hay,其小清新风格被这栋由旧上海警察局改造而来的老建筑映衬得格外明显。
事实上,从2002年在德国科隆家具展打响头炮开始,设计师洛夫·黑(Rolf Hay)和太太麦琪(Mette)创立的品牌Hay,就凭借小清新和快设计,迅速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上铺开。而他们的设计,也受到学院派的肯定。2006年,公主椅(Prince Chair)被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列入永久收藏名录。三年之后,他们的普罗普凳几(Plopp Chair)被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收藏。去年,麦琪本人还以家居配件设计师的身份,斩获丹麦本土权威设计奖项布罗基·麦格森尼茨设计奖(Bolig Magsinets Design Award)。或许,这对夫妻档设计师不止“小清新”和“快设计”这两把刷子。
复兴辉煌时代设计
其实,1968年出生的洛夫,在遇到比他小十岁的麦琪之前,根本没有料到自己会投身设计行业。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和设计离得最近的关系,是在设计公司担任销售总监。而麦琪一直在设计公司担任采购。
“两个游走在设计边缘的人,说起丹麦设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辉煌,内心都无比激动。”洛夫和麦琪在接受邮件专访时说,他们因为对设计的共同喜好而走到一起,无意中总是不断撩拨起对方复兴丹麦设计辉煌时代的“野心”。瑞典设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顶峰,丹麦设计的高潮则在其后的二三十年。那个年代,用高压复合材料以及泡沫塑料,大师设计出一系列经典。尼尔斯·奥拓·莫勒(Niels Otto Moller)的餐椅、赫尔基·韦斯特亚德·延森(Helge Vestergaard Jensen)的摇椅,以及拉森和马德森(Larsen & Madsen)的皮椅的各种复刻版本至今仍畅销不衰。
每一季的新品中,洛夫会穿插一些复刻版,向这些大师和他们的经典之作致敬。本季新品中,J110靠背椅就是一个典型。“不过,我们用了亚克力这样的新材料来重造经典,用更精准的机器切割材料,产品出厂速度今非昔比。”洛夫说。
“两人都不是设计科班出生,喜好也截然不同,洛夫对工业制造充满激情,麦琪则偏好日本设计的禅意和清淡,但他们复兴丹麦设计的目标却出奇一致。”洛夫的另一位重要事业伙伴查瑞丝·侯科·伯夫森(Troels Holch Povlsen)称,这对夫妻骨子里潜藏着“设计偏执狂”的本性。实际工作中,洛夫和麦琪的分工相当明确。洛夫负责把控大件家具的造型、结构及制造工艺。对颜色和软织面料更为敏感的麦琪,不仅要对坐具的面料出谋划策,还分担了地毯、靠垫、衣架、套盒等配件的开发工作。诞生伊始,Hay就在产品的完整性上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寻找更环保的途径
寻找更环保的家居制造途径,也是洛夫夫妇一直坚持的事情。“这是我们从小受教育的关系,”洛夫解释说。即使是丹麦最常见的白桦树,设计师也会想办法把提高整棵树的利用率,“森林、河流,这些自然资源对每个丹麦人来说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做法虽然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广泛好评,却并非一帆风顺。
2008年的Nobody椅,虽然在欧洲屡次获奖,却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的例子。当时,环保话题在整个设计行业受到热议,洛夫夫妇试图用回收来的塑料瓶压制成制作家具的材料。“塑料瓶身有的硬,有的软,我们希望改变它们的物理性质,让它们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反复试验,以热压方式做成PET毡,再将两张毛毡合在一起整体压模,再激光切割,洛夫夫妇打磨出一张椅子圆润的线条。“椅子没有任何骨架和支撑结构,看上去就像是一张毛毡自己站立起来一般,我们就把它命名为Nobody,突出它在力学构造上的独一无二。”
考虑到市场的需求,Hay特意做了大人和孩子两个版本。然而,令人失望的是,Nobody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市场效应,就连精于销售之道的洛夫也说不清楚个中缘由。“也许是设计观念太过超前?消费者的心思不容易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