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低价的商业秘密(一):成本的控制
点击:229 | 回复:0
发表于2013-11-18 03:53:19
楼主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新潮实用的北欧家居用品的人,你大概会熟悉“宜家”这个品牌。宜家家居,瑞典家居用品零售集团,已有50多年历史,在全世界29个国家的各大城市——如纽约、巴黎、悉尼、斯德哥尔摩——拥有150个商场。
宜家是二十世纪中少数几个令人炫目的商业奇迹之一,从1943年初创从一点“可怜”的文具邮购业务开始,仅仅60多年的时间就发展到在全球共有216连锁店,分布在33个国家和地区,雇佣了8万多名员工的企业航母,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巨头。
据宜家公司公布的2004年财政年度经营报告显示,宜家2004年财政年度的全球营业额128亿欧元,自从1999年进入中国北京和上海以来,宜家的销售额每年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宜加希望在2010年时候在中国大陆拥有10家店,包括现在已经有的两家店。未来五年,宜家将投资10亿元,以每年开两家店的速度铺设“中国版图”。
宜家的“成本控制”可以说是宜家所有文化的轴心,宜家的研发体制也非常独特,其设计中心位于瑞典的阿姆霍特小镇,小镇宁静而美丽,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其中有9位是宜家的全职设计师,还有60多位签约设计师,他们每年的设计作品在50件至150件之间,从设计理念的产生到产品正式上货架,大致需要2年的时间。来自瑞典的女设计师ANNA告诉记者,设计师从始到终贯彻的只有一个原则———“低价”。
首先,宜家先定价格后生产。宜家的产品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前,心里先盘算一个价格,然后再挑选品质相当的材料,并且直接和供应商研究协调如何降低成本,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不会影响产品品质。
此外,在价格先行的导向下,宜家鼓励供应商之间竞争,并且努力在全球市场寻找能够提供低价格,高质量的供应商。比如有一款彩色的陶瓷大茶杯,标价为5克朗,非常便宜而且质地很好。当时南斯拉夫一家做陶瓷厂得到这个项目,供应商在利润率非常低的情况下,接受了“苛刻”的质量要求,但只提出一个条件是大批量生产,宜家说那是当然。
最后,宜家的设计师很善于利用边际环节降低成本。他们的设计灵感绝不是呆在房间里闭门造车所得,一年中有三个月,这些设计师飞到世界各地,在供应商所在国寻求当地便宜实用的原材料。这其中有两个最明显的事例。他们发现在中国东北林区有大量的白桦树的树梢堆放在林地,林区将这些木材看作没用的脚料。但宜家却将这些材料采购,成功地将这些材料制成了各款家具。现在的宜家店里很多用白桦树做的家具。而在越南,设计师利用当地人扔掉的一种树藤,在其构思妙想后,就成为了宜家商场中非常受迎的“藤椅”。 宜家还走了一条比其他零售商更加聪明的路。它是世界惟一一家采用“一体化品牌”模式的品牌,即拥有品牌、设计及销售渠道。(即制造商与零售商都是宜家),这样所有的肥水均“不流外人田”。风趣的ANNA告诉记者,每当她又发明了一个新设计时,她就听到老板英格瓦.坎普拉德的钱袋在叮当作响。
宜家是二十世纪中少数几个令人炫目的商业奇迹之一,从1943年初创从一点“可怜”的文具邮购业务开始,仅仅60多年的时间就发展到在全球共有216连锁店,分布在33个国家和地区,雇佣了8万多名员工的企业航母,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巨头。
据宜家公司公布的2004年财政年度经营报告显示,宜家2004年财政年度的全球营业额128亿欧元,自从1999年进入中国北京和上海以来,宜家的销售额每年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宜加希望在2010年时候在中国大陆拥有10家店,包括现在已经有的两家店。未来五年,宜家将投资10亿元,以每年开两家店的速度铺设“中国版图”。
很多人都想了解宜家低价的秘密,支撑宜家低价的四个支点是:成本、品牌、管理、物流。宜家低价始终围绕其“上善”设计所展开的,其低价不是我们平时所了解的“便宜”,也并非为了低价而不择手段。宜家的低价已经与宜家的优质、时尚、环保、高效紧密相连,共同成为宜家的5大元素。
宜家的“成本控制”可以说是宜家所有文化的轴心,宜家的研发体制也非常独特,其设计中心位于瑞典的阿姆霍特小镇,小镇宁静而美丽,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其中有9位是宜家的全职设计师,还有60多位签约设计师,他们每年的设计作品在50件至150件之间,从设计理念的产生到产品正式上货架,大致需要2年的时间。来自瑞典的女设计师ANNA告诉记者,设计师从始到终贯彻的只有一个原则———“低价”。
首先,宜家先定价格后生产。宜家的产品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前,心里先盘算一个价格,然后再挑选品质相当的材料,并且直接和供应商研究协调如何降低成本,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不会影响产品品质。
此外,在价格先行的导向下,宜家鼓励供应商之间竞争,并且努力在全球市场寻找能够提供低价格,高质量的供应商。比如有一款彩色的陶瓷大茶杯,标价为5克朗,非常便宜而且质地很好。当时南斯拉夫一家做陶瓷厂得到这个项目,供应商在利润率非常低的情况下,接受了“苛刻”的质量要求,但只提出一个条件是大批量生产,宜家说那是当然。
最后,宜家的设计师很善于利用边际环节降低成本。他们的设计灵感绝不是呆在房间里闭门造车所得,一年中有三个月,这些设计师飞到世界各地,在供应商所在国寻求当地便宜实用的原材料。这其中有两个最明显的事例。他们发现在中国东北林区有大量的白桦树的树梢堆放在林地,林区将这些木材看作没用的脚料。但宜家却将这些材料采购,成功地将这些材料制成了各款家具。现在的宜家店里很多用白桦树做的家具。而在越南,设计师利用当地人扔掉的一种树藤,在其构思妙想后,就成为了宜家商场中非常受迎的“藤椅”。 宜家还走了一条比其他零售商更加聪明的路。它是世界惟一一家采用“一体化品牌”模式的品牌,即拥有品牌、设计及销售渠道。(即制造商与零售商都是宜家),这样所有的肥水均“不流外人田”。风趣的ANNA告诉记者,每当她又发明了一个新设计时,她就听到老板英格瓦.坎普拉德的钱袋在叮当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