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有学生问我,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这句话最近经常在报章上出现。简单解释就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到人均收入在美金17,000左右,就会停滞不前,在原地踏步。
这是因为这些国家仍然按照他们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转型升级,因此再也上不去了,比如马来西亚,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东亚国家成功转型升级的,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是新加坡和韩国。
那我们的家具业,是否也会陷入某种“陷阱”?
先说家具业的陷阱吧!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构成“陷阱”:
——低生产力;
——粗放耗材;
——大卖场制约了零售业;
——人才短缺。
低生产力及粗放耗材,是制造业的问题,当然也会影响零售业,但这里先不谈,我们就谈谈大卖场如何制约了零售业。
根据美国的经验,家具的营销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 供不应求的年代
二. 销售的年代
三. 营销的年代
四. 关联的年代
其实我们的情况也应该相似。
六、七十年代,中国家具是供不应求,只要做出来,不愁卖不出去,那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结果,整个社会物资匮乏,不仅仅是家具业。
七、八十年代,中国已进入销售的年代,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到处布点,布点越多,卖得越多,以量取胜。
我们的许多同业,就是在这个时期发财的。
但进入九十年代,我们已开始供过于求了,应该进入营销的年代了。
什么是营销年代?由于市场已供过于求,因此企业的经营,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优先考虑,以产品及服务来满足顾客,来争取市场。
也由于进入这个年代,才开始有品牌的初期建立。
然而,由于我们的零售业,被以地产商为主体的大卖场控制住了,大卖场带着零售商跑,没完没了,好像销售的年代永远跑不尽。
零售商因此耗尽体力,疲倦不堪!
我们的零售业也进入不了营销的年代,只有少许大的企业进入。
这就是中国家具零售业的“陷阱”,在这个陷阱中,整个行业难以向前发展,更遑论品牌建设了。
品牌的建设,以营销的年代开始,进入关联的年代,品牌才会逐渐成熟。
关联的年代,是一些企业,水平相近,产品互补,联合起来。比如沙发厂和实木厂、板式厂等等联合起来,共用一个品牌,向市场推出,因为单靠一家企业,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去建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