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现今企业界谈论最多的是“转型升级”。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赖高投资、低成本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是这种旧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经济总量大了之后,要维持相同的增长率,就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和货币扩张。
很多发展中的国家,就因为没有转型升级、抛弃旧的增长模式,因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况且,不断刺激经济会带来资产价格的暴涨(房地产暴涨),推高生产成本,致使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这样中国会逐渐丧失价格竞争力。
因此,企业要么“外逃”,不然就得“转型升级”。
更何况现今的中国,人口红利已没有了,人民币增值了40%左右,工资上涨、税赋、保险运输等,对企业的压力很大,假如不转型升级,不外逃,那只有关门。
问题是怎样转型、怎样升级?
大家一谈到转型升级,就只以为要素只有技术与设备。其实,就中国的家具业来说,转型升级还有其它要素,比如生产形式、价值创造等等。
当然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是重要的,但不能盲目。家具厂购买设备,盲目的居多,四川有花5-6亿买板式生产线的,我看今天全世界,只有好面子的中国人会花这样的钱去买那堆设备。
日本人买的设备,大多是量身定做的,同时他们善于将一个工段的单个机器,利用廉价自动化的方法,连接起来成一条线,例如:
他们花很少钱,就将这几台现有的设备连接起来,而不是我们花大价钱,买一大套来干这点事。
这就要归功于日本的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s Service Industry)的发达了,我们正好欠缺。
什么是生产性服务业呢?吴智慧在这杂志上一期介绍过,简单讲,就是为生产厂家提供服务,主要是配套服务的行业,他们面向生产厂家,为他们提供“软件”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有:
机器设备的选择;
生产程序的排列;
提供廉价自动化装置;
电脑化的生产管理系统;
数码化的生产编程
……………………..
……………………..
后面两项目前在中国有不少公司在搞,前面三项好像还没有专业的企业。其实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家具业的转型升级,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缺机器设备,但缺的就是怎样买对机器设备,怎样编排,怎样将之连接起来,节省劳动力。
顺便说一下,在购买机器设备时,很少有人关注我们的人口老化问题,过去我们的工人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今天我们是45岁以下,将来还有可能是45岁以上,那我们的机器设备,也得适应这种需求,生产过程要减少体力活,要避免蹲下蹲起等等。
这些,都是生产性服务业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