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店装休
印尼的家具业 点击:271 | 回复:0
发表于2014-04-18 02:04:10

楼主

带着青少年时代的音符——那首梭罗河之恋,我来到印尼的梭罗。很久以前去日惹,可能经过梭罗,但没有印象,沿途的景观没多少不同,一排排的小店屋,在烟尘滚滚的热浪中营生,到处都是没有经过修剪的杂草横生。

 

大部分的印尼城镇,都是这样的景象,没有高速公路,只有国道,并且又窄又弯曲,大卡车、私家车、大巴,还有很多的摩托车穿插其中。

 

都说梭罗的藤家具不少,桃花心木、柚木实木家具也有,我因此趁五一放假,来实地考察。其实,印尼的家具业集中地是杰巴拉、三宝垅等地,梭罗只属于边缘地带。

 

看了三家工厂,很有点失望。

 

工厂都在弯弯曲曲的小路里,规模不大,很多工人是赤膊上阵,机械化程度很低,大部分靠手工,因此价钱并不很便宜,一张实木床离岸价要500-700美元。

 

印尼发展家具业,比亚洲哪个国家都有利:

——工资便宜。目前这里一个工人一个月工资是90美元,他们正在争取150美元,而听说耶加达其他的产业工人,正在争取和泰国一样每月300美元。

——木材价格低廉。由于政府禁止原木出口,而国内消化不了,因此价格不大上升,像桃花心木,在印尼生长18年即成材,直径30-40公分,因此货源充足。

——土地相当便宜。农业地改工业地没人管,谁家的农田,都可以盖工厂,而由于四季如夏,因此工厂一般十分简陋,柱子顶“沙梨”(铁皮)就行了。

——税收随便,和当地的官员搞好,想还多少就多少。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印尼的家具业还是没发展起来,2011年,进口只有2.9亿,而出口是17.6亿。

 

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2011年占总进口的59%,而2012年上升到70%;出口国主要是美国,占32%,其次是日、荷、德、英。

 

以印尼的人口、土地与资源,这样的规模是很不相称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主要是印尼人的观念以及工作态度的问题。

 

印尼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小农意识非常严重,所以非常保守,工厂不愿意做大,不敢投资设备等硬件,因为担心订单不续,蒙受损失,所以都靠手工。而印尼工人,工作态度散慢,我到车间参观,几乎每个工人都抬头停手,投以好奇的眼光,直到我走了很远,仍然如此。

 

 

 

工厂的老板说,工资一发,许多工人就不来上班,要等到工资花光,才再回来,因此,工厂要分批分时段发工资,否则工厂一下子会空无一人。

 

我粗略估计一下,一个中国工人,大约相当于三个印尼工人的生产力,这样子计算,中国工厂和印尼工厂,每单位生产的劳动成本,是相似的。

 

他们在木材的使用上,比中国人还粗放,干燥设备也不普及,产业链远远比不上中国,从机器设备、各种原材料,比如玻璃、五金、油漆、布料等等,许多都得靠进口。因此,成品的总成本比中国还高。

 

许多工厂,都有荷兰人、英国人参与,然后运回去他们各自的本土。印尼工厂可以任由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逐一满足他们的   所谓个性化、地区性的设计,这一方面是中国工厂做不到的。

 

印尼就这样“个性化”地走下去。

 
aHR0cDovL3d3dy5qaWFnbGUuY29tL3F1YW5fdGllemkvNjEzLw==
0
https://www.jia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