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最近遇上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我到上海一家家具展馆,找台湾来的设计师聊天,恰巧他有访客,让我也参加。
访客是一对意大利夫妇,带了一个翻译。在他们交谈时,我翻阅了那意大利人带来的家具目录,古典的,还是那些东西。
忽然,一阵不平静,我把注意力又回到他们的交谈之中,搞了半天,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我那设计师朋友,认为意大利目录里的设计太老式,和其他意大利厂家的样式大致相似,因此建议由他自己设计,让意大利人制作成家具再返销回中国。
可能是意大利语翻译上的困难,或者是内容难以理解,这句话一直让那对意大利夫妻搞不明白。我终于忍不住,用十分简易的英语解释给他们听。
那老头先是一愣,然后毫不迟疑地摇头,一连串的不可能,不可能!
我那设计师朋友,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一直向他们解释,中国市场要什么,并且拿出他自己设计的图纸给他们看。
搞了半天,那对夫妇面色灰白,终于说:“在意大利生产太贵了,而且我们的工厂,只有不到十个工人”。
我那朋友还是不依不饶,反驳说:“意大利目前都是在埃及等国家加工,然后送回意大利,最多贴上标签,为什么会贵?为什么做不了?”
他甚至坦白地说:“因为中国市场、中国人迷信意大利品牌,所以我才建议这样做!”
那对意大利老夫妻终于收回他们的目录,像被打败的斗鸡,拎起那厚厚的皮包仓惶地走了。
我的朋友仍然一脸茫然,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工厂,不能依照客人的需求生产。
“他们卖的是中国市场,当然必须根据这里的市场需求来设计。我在中国十几年了,当然比他们了解这个市场,为什么不能用我的设计呢?”
他大概是忙于工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不知道意大利人自以为他们的设计优越,一向只让中国的厂家给他们贴牌生产(OEM),现在反过来,让他们生产中国人的设计,那是超乎他们的想象的。
我告诉他,在中国,还有很多家具公司,依照美国的尺寸生产,供应中国市场呢,上床还得小凳子。
宜家曾经犯上同样的毛病,他们初到美国市场时,一切依照瑞典的设计,窄窄的单人床,浅浅的碗碟柜等等,美国人不甩他,三年亏了五亿美元,只好找美国当地的设计师重新设计,才能卖,美国人真牛!
尽管今天的米兰展,那些古典家具的设计,千篇一律,几十年不变,但那些依然是他们的昔日余晖,是碰不得的。
意大利人如果如此地抱残守缺,那他们在中国市场,是难有作为的。因为他们目前的质量,不会好过中国,只剩下国家整体的品牌,而这整体品牌之下的中国消费人不认识的个别的品牌的背后,是一间间十人左右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