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店装休
话语权与傲慢(二) 点击:135 | 回复:0
发表于2014-04-25 02:36:37

楼主

年初我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亚欧家具大会。会中欧洲家具工业联合会主席温斯勒(Markus Wiesner),一再强调他们和亚洲家具业处于不公平的竞争。

我十分好奇,于是问他怎么会不公平,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说:亚洲的土地、厂房便宜,工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较差,同时愿意超时工作。

我立即反驳他,请他回去问问他的祖父,欧洲那时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是怎样的。我的意思是,处于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工作环境和条件是不同的。温斯勒的祖父会告诉他欧洲在几十年前的情况。他祖父的时代,肯定没有空调的车间,一尘不染的环境,一周工作四天半或五天,一天工作不超过八小时等等。

正因为上几代人的努力,才造就了今天欧美的高品质工作环境与条件。如果我们一开始,也要有欧美今天的工作环境与条件,那我们哪来的三十年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将制造业转到中国来?一样的条件,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做就好了。

当然,中国也会慢慢地发展,经过许多次的通货膨胀及对产业工人需求的逐渐增加,“工作环境与条件”也会逐渐提升(企业家称为投资环境逐渐恶化)。然后产业由沿海向内陆、向西部转移,寻找较低的“工作环境与条件”要求的地方。等到中国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全面提升了,提高到企业无利可图时,就会向外转移,比如到印度、到非洲去。

我想,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历程,但应该由市场的供求规律来使其自然地形成,不应该由人为促成。

最近××报“曝光”××家具公司的工人超时工作,用一种煽情的文字去描写。

后来××公司的负责人到××报去沟通、说明,哪知××报的记者,竟然是一连串的“不知道详情”来回答。不知道详情为什么不采访双方?只听一面之辞,就以文艺的笔触去描写,真可谓“任意为之”。

这就是话语权与傲慢,对××公司来说,记者掌握了话语权,不深入调查真相,就是傲慢。

其实今天中国的工厂,哪一间没有超时工作的?除非订单不足。记者如果深入去调查,就会发觉没有超时加班,反而留不住工人(当然应以自愿加班为原则)。目前中国的工人,赚钱第一,他们还处于“脱贫”的阶段。农民工大都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既然离乡背井出来打工,那就得使劲赚钱。平日不休息,年底赚了钱回家过年,在家待两周再出来打工。周末休息那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他们没这习惯。

我曾经做过调查,让工人书面表态,看看有多少人不愿超时加班,结果没有。我也很惊讶,在印尼,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比中国还低,但很少有工人愿意超时加班,甚至,今天发薪水,明天工人就不上班,有些工人要将钱花光了,才回来上班。这是他们的传统,和西方人因为富裕和高福利而不肯加班是不一样的。

坐在空调里的记者,不应该问勤奋的中国农民工:“你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这和西方记者的傲慢与无知有什么不同?

 
aHR0cDovL3d3dy5qaWFnbGUuY29tL3F1YW5fdGllemkvNjM1Lw==
0
https://www.jia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