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店装休
实木,该怎么处理? 点击:327 | 回复:0
发表于2014-04-25 02:59:07

楼主

前些时候我写文章,批评市面上人们对实木的迷恋,坚持一定要实木家具,认为这是反科学的,不科学的,同时地球上也没那么多资源供消耗。

原木制成实木家具利用率只有10%-15%,要多少的树木才够人们使用?

因此鼓吹“全林利用”,将枝枒小径材等等下脚料,都制造成人造板,与实木混搭使用,在外观上做到“全实木”的感觉,既满足人们对实木的偏好,又符合科学发展观。

然而口号一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就全忘了。从专家学者协会到电台电视台,都众口一词地鼓吹实木,并且很多人忘了自己是外行,不自觉地扮演起检测人员,指手划脚。

欧洲许多标准都认同:

——在实木上贴薄片(veneer);

——在指接板上贴薄片;

——在细木工板上贴薄片。

这些为等同于实木,甚至有标准认同在人造板上贴多厚的,或多少层的薄片为“等同于实木”。

我们却一概不认同,实木就是一块块的木头,越大越好,其他的统统都不算。

口号终归只是口号,现实是:在媒体等的推波逐浪之下,大江南北的消费人在当下就认准了“实木家具”。

实木家具成本高,那还不打紧,喜欢嘛贵一点没有关系,问题是实木会胀缩、会开裂、会弯翘等等,有卖家具的说:不开裂,不弯翘,那算是实木吗?

振振有词!很像江湖上耍大刀卖膏药一样,我们是耍嘴皮子。

既然市场有这种需求(对中国式的实木家具的需求),那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就得想方设法去满足顾客的这种需求。

怎样处理才能使实木家具不开裂,不变形(术语称:尺寸稳定性),尤其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也就是从湿暖的南方到干冷的北方,从东部湿润的海边到干燥的内陆。

以下介绍木材的尺寸稳定性的处理方法:

首先让我们简单地认识一下,为什么木材会发生尺寸不稳定性。

木材是一种天然生成的有机体,具有一定的吸湿性(hygroscopicity),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木材也会随之产生干缩湿胀(shrinkage and swelling)现象。

木材的干缩湿胀的范围,是在绝干状态——纤维饱和点和含水率(fiber saturation point and moisture content)之间(通常木材纤维饱和点为30%)。

由于水分进出木材,导致木材内细胞壁尺寸起变化,这就是木材尺寸的不稳定,因此会造成木制品的变形和开裂。

这是制作实木家具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怎么办呢?当然不能像售货员那样去糊弄消费人,在各林业大学,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们首先必要减少木材细胞壁的胀缩问题,通常有三种思路去考虑:

⑴   是通过取代(substitute)的方法,减少木材细胞壁内部的能够吸附(absorb)水分子的基团(group),即用较小极性(polarity)或非极性基团(nonpolar group)取代木材细胞壁中的极性基团(如羟基(hydroxy)),以降低细胞壁对水分子的吸附量。例如,市场上有人称之为“钻石木”的乙酰化(acetylation)木材,就是用乙酰基(acetyl)来取代羟基(substituted hydroxy)等。

⑵   是将疏水物覆盖(covered)木材的自由表面,堵塞水的通道,阻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壁,如石蜡处理木材或在木制品表面涂漆。

⑶   是充胀(swell)细胞壁,将某种物质浸入木材细胞壁内部,使细胞壁体积充分膨胀,并使这些填充物凝固而变成永久性地保持充胀的状态,因而不再受外界水分的影响。具体方法:

·木塑复合材料(Wood Plastic Composite)WPC;

·浸入树脂,包括:如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脲醛树脂(urea-formaldehyde resin)、三聚氰胺树脂(melamine resin)等热固性(thermosetting)树脂,以及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等热塑性(thermoplastic)树脂等。

但在今日,由于健康和环保意识非常强烈,所以上述的化学处理方法很少被采用,或即使采用了也很难被接受。因此,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不用任何化学物质的方法:木材的热处理或热改性方法。

采用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好处,热改性方法我们可以当为我们目前木材干燥工序的延伸,工艺特点、操作方式相类似,和上述的化学改性方法相比较,投资较小,而且还是环境友好的,产品没有后遗症。

我经常将这种热改性方法称为炭化技术,欧洲人又称之为Thermal Wood,目前北欧及德国,广泛应用。

我们所谓的高温加热处理木材,其实温度只有140-230℃左右,过去用260℃的高温,改性后颜色变黑了,而且强度也下降了,这些缺点经工艺改变之后,降低温度而解决了。

炭化之后,降低了木材的吸湿性和吸水性,因而提高了尺寸稳定性、生物耐腐性和耐气候性。

具体方法:

——干燥阶段:

    先进行常规的干燥过程,将木材的含水率干燥到10%-12%左右,然后再高温热处理罐内干燥到3%-4%的含水率,温度开始时60-75℃,分阶段上升至130℃,干、湿球温差逐步拉大至30℃。

——热处理阶段:

    上一阶段处理过的木材,含水率3%-4%,到此阶段较快升温到高温热处理温度(160℃-230℃),在罐内保持2-4小时,这就叫“对木材热处理”。

在这过程中,要喷入蒸汽,用以防止木材燃烧,同时对木材内部发生的化学变化产生影响。

——调湿阶段:

    木材在高温热处理之后,含水率非常低(常压高温热处理含水率为0.5%以下),这时的木材温度很高,必须进行降温增湿,使木材的含水率升到4%-7%。

我们调高含水率也为了后续加工,过低的含水率不适合加工的工序,由于湿度与木材的种类不同,因此这个调湿阶段,需要5-15小时不等。调湿之后要等到木材冷却下来,温度降到65℃-75℃左右,才可以“微开”窑门,一直到窑内,窑外温差在35℃以下,木材才可以出窑,否则容易造成破裂。

以上介绍的几种木材尺寸稳定性的方法相当有效,但不是绝对的,没有人敢打包票。目前地板、建材使用这些方法比较多,家具业才刚开始有人采用,再过几年会有更多家具厂采用,结果如何会有反馈,我们再根据这些反馈与客户的要求,再进行研究、调整甚至攻关。

经热改性处理的杨木厚板

以上几种方法有利于木材的尺寸稳定性,但不是绝对的,在国内的地板厂,用这些方法比较多,家具业也开始有工厂采用,再过几年,市场就会对采用这些方法的产品做出反馈,而科研也会根据这些反馈做出攻关与调整。

 
aHR0cDovL3d3dy5qaWFnbGUuY29tL3F1YW5fdGllemkvNjU1Lw==
0
https://www.jia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