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王明亮:
企业快速做大,并购是最快捷的方式。并购不是指低价收购不良企业,而是高价收购优质企业,占据更大市场占有率。中国家具业并购案不多,酝酿机遇。并购以强强联合,商机无限。
林作新:
并购成功案例不多,教科书上说的,不一定可行,Furniture War这本书里,说了美国许多并购的案子,结果是外行管內行,这些企业最终多倒闭,FBl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中国的家具企业,有多少是真正做强的?有多少企业家具备管理大型企业的素养的?
王明亮:
林教授,记得您提的美国案例是金融机构收购家具企业,意图是上市套现,所以不成功。家具企业之间的合并,应该有很大成功机会。中国企业间并购极少,是时机还未成熟。
林作新:
那是理想状态的,或许我们的下一代能做到。记得吗?当你欢呼红星与吉盛伟邦合并时,我立即指出这样的并购不合逻辑,结果不幸而言中
王明亮:
他们也是上市的需要。但实际上,红星现已经已租赁的方式在与JSWB合作。
林作新:
美国的家具业之间的并购也不多,并且没有好结局。美国并购的,都是资本巿场进入,结果死的更快
王明亮:
现在好的企业,不做大,或做专,今后日子一定不好过。不要等到效益不好了在想到合作或被并购。
林作新:
我的想法刚好和你相反,好的家具企业一定是有精做专,那些今天很大的企业,死的更快。我曾经深入地去研究这个问题,因此非常反对那些提倡做大的口号。今天,意大利存活下来的家具企业,有多少是大的?
王明亮:
中国的市场足够大,中国人够聪明,够胆大,也特别的勤奋,我们乐见有一批超大企业出现在中华大地。
赵启明:
目前所谓的“大厂”也罢都在牺牲经销商利息,不合理扩张,以不健康的方式保持业绩的增长,乱出系列,乱开店,一定会自食苦果的。生产企业,不静下心来搞产品,都在搞噱头,搞营销,搞数据。表面上风光无限,产品质量直线下降,路一定会越走越窄。
现在中国家具行业产业的各个方面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精细分工,深度合作,提高行业效率。
王明亮:
有时候做大了,也是由不得自己,比如,家具展览会,一不小心就做了30多万平方米,又比如,顾家、敏华、左右都做大了,让他们停都停不下来。不要为做大而去拼,机会来了,也要顺势而为。
林作新:
中国做大,有两个因素:1,是中国市场大。2,由于缺乏差异化,因此利润低,不大不够营运成本。做大了,质量要做好,更重要的是追求差异化。
顾江生 :
家电行业很多方面值得家具人学习,做大同样可以做好[呲牙][呲牙]
林作新:
是的,今天所谓实木家具,己走火入魔,过分强调材料。家具本来应该深入研究如何综合利用材料,现在只强调全实木,做岀来的家具,是儍大笨粗。
赵启明:
今天在仙游,感到以材料为唯一卖点再贵的材料也是低级的
顾江生:
我认为差不多只是我们自己把家具认为个性化需要定制,做不大。其实这几年欧派.德国百丽通过标准化上升很快。更主要的是家具行业包括我们真正的研发投入资金太少,如果真有3-5%投入改善我想结束会不一样。
高一强:
说得太有道理了。
赵龙 :
家具行业一直在追求市场细分,规模难以形成。工匠思维和非资源整合思维影响做大。
王明亮:
新材料的研发,应用是家具业的一个短板。再好的设计,没有好材料,也做不出好家具。但是材料市场上,可选的新材料,好材料不多。中国家具要提升,要从材料抓起。
高一强:
美国MC材料图书馆, 有很多材料
赵启明:
今天在仙游,和几个材料商也在聊这个事情,材料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掘
顾江生:
可以用工匠思维做产品做精同时用资源整合思维做强做大这不矛盾。如实报告顾家的研发费用不到2%。想象如果每年化5%以亿元为单位投入应该会有新的成果。
迪信 梁:
家具做大研发不是基本,生产管理至为关键!我喜欢用多材料做家具。
赵启明:
行业清晰分工深度合作才是王道啊。大家居战略可以促进平台运营思维和资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