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行业发展的新流量密码:智能化、可视化、标准化
从室外PM2.5到室内甲醛,从房屋油烟伤害到空气微生物危害,从爆发的新冠疫情到变异的奥密克戎。
一次次突发事件的发生,引发大众对空气安全问题的重视,看似是为空气净化器行业发展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机遇,然而,实际发展中的空气净化器行业体量却不断缩水,各企业的发展规划也是越来越保守,市场上的新品更是寥寥无几,这不禁令人发问,这个行业究竟怎么了?
回顾空气净化器从2013年发展至今,共历经4个阶段,而目前正在向第5阶段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属于行业发展的阵痛期。
阶段一、雾霾经济,飞速增长:2013年开始,自因雾霾引发了公众健康危机以来,借助恐慌性购买,净化器市场得以迅速发展。
阶段二、新国标出台,行业洗牌:2016年3月,净化器新国标发布,行业盘整规范,品牌大量减少退出,不合格产品被淘汰。
阶段三、需求转换,聚焦除醛:2018年6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发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雾霾经济终结,行业整体处于去库存及产品摸索阶段,市场焦点从除霾快速切换到除醛。
阶段四、行业触底,横盘阶段:行业发展回归理性,雾霾和除醛需求不足情况下,净化器向改善生活品质,呵护家庭健康方向渗透。
通过以上四阶段的发展,空气净化器品牌逐渐优胜劣汰,逐步淘汰投机厂商,行业发展回归理性。宏观来看,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向提高品质生活方向转变,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产品的认知程度达到了一个历史性新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净化PM2.5等基础功能,对智能、健康、环保、舒适、静音等越来越多的需求元素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空气净化器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稳步前进,应在研发新品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01.满足用户追求体验感的需求,在智能化和设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02.满足消费者注重空气质量可视化需求,提高空气质量检测技术。
03.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健康需求,打造空气净化产品的技术壁垒。
04.企业规范生产,用心打造符合空气净化器行业标准的产品。
将产品的研发、生产等向标准“看齐”,有利于区别产品质量,从而能够促进和规范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而产品的技术指标、安全指标等则是让用户安心使用的指导指南。
无规矩不成方圆,空气净化器是轻工重要的实体经济产业,要推动家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一定要紧紧跟上。
尽管目前空气净化器行业受阻,但空气净化器前景广阔得到业内的一致认可。据悉,一线城市空气净化器渗透率为六七成,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有望继续增长;二三线城市渗透率较低有待提升。
我国空气净化器企业想要立足产业,需要瞄准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短板和弱项,深挖高质量发展对标准化的新需求,持续提升标准供给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空气净化器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走向“制造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