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闻报道,南京河西区域的环卫工人配发了智能手表,只要环卫工人在工作期间在原地停留20分钟以上,这块手表就会自动发出“加油”的语音,提示环卫工人继续工作。
佩戴智能手表的环卫工人(图片来源:荔枝新闻)
同时,智能手表的后台还可以记录环卫工人的行动轨迹数据。在南京河西建环“智慧环卫”综合调度监控指挥中心有一块大屏,在这块大屏上,精确地显示着所有南京河西建环公司工作人员的所在位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定位手表,他们可以随时调出每一名环卫工人每天的工作轨迹,如果脱离工作区域,智能手表会将数据发送至公司后台,进行处罚。
后台管理系统(图片来源:荔枝新闻)
网上对环卫公司的做法褒贬不一,部分人认为,智能手环有紧急求救功能,环卫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人身危险,可以一键求助,在第一时间获得救助,也算一个优点,而更多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监视,会无形之中给环卫工人制造一种压力,环卫工人的工作本就辛苦,在恶劣的工作环境里他们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只为给城市创造更好的形象和环境,此举未免有些让人心寒。
早出晚归的环卫工人(图片源自网络)
劳动者需要被理解和尊敬,智能化管理的思路固然好,但更多的适用于管理机器而不是人,“智慧环卫”不应体现在苛刻要求环卫工,而是实际落实到清洁工作中,其实,“智慧环卫”也可以从清洁设备出发,尝试引进智能化清洁设备,在高效完成清洁工作的同时,来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
保洁人员学习道达无人驾驶洗地机操作方法
在“AI”“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概念出来的时候,有人就表示担忧,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否会导致一部分人失业?以清洁行业为例,无人洗地车、无人洗地机这类智能清洁设备是否会抢了环卫工人的饭碗?其实不然,目前智能清洁设备还不足以完全代替人工,更多的是为了协助人工,减轻负担,提高效率,让清洁工人从繁重的清洁工作当中解脱出来。可以说智能清洁设备重新定义了“清洁工”这一岗位的工作性质,让清洁工从单纯的劳动者,变为了劳动的管理者,对于扭转社会对清洁工群体的偏见有一定帮助。
(文章来源:武汉道达无人洗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