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是疫情形势依然复杂,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最近,不断有购物中心、餐饮业重启的消息,一些地方人们甚至排起长队,摘下口罩。
茂茂君不禁揪心起来,商业复苏不急于一时,更要等到疫情彻底得到控制之后。
在这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先学习一下国内外危机事件之后,商业是如何按下重启键,并快速修复的。
同时,各商业体也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为可能即到来的消费爆发期做好准备。
1.2003年中国SARS疫情
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曾迅速蔓延至全球数十个国家,造成死亡人数774例。在我国,第一例非典病例于2002年12月出现,到6月疫情得到最终控制,整场疫情历时8个月。
疫情下,经济、产业损失
此次疫情,对我国当时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造成的影响只是短期波动,断崖式的下滑仅出现在疫情最严重的第二季度,即3月到6月。第三产业虽然受到影响的时间长,下滑的幅度也比较大,但是在疫情恢复后,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甚至一度超过了第二产业。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此次疫情稳定之后,经济迅速复苏,离不开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经济强周期+“入世”效应
2003年,世界经济正处于景气循环上升周期,贸易增长势头强劲,整体形势向好。再加上“入世”又为中国提供了发展对外贸易的巨大机遇,进出口在疫情结束后迅速回弹。
宏观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两手发力
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可能出现的商业经济影响,出台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体现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两方面。
货币政策上,在总量上要求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对医疗、医药等资金需求给予支持,对疫情较重地区给予倾斜;对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实施适当信贷倾斜;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抓紧出台汽车产业和消费政策,规范和改善电信、互联网业务的消费环境)。
财政政策上,国家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旅游、娱乐、交通等行业进行减税。
2.2009年墨西哥甲型H1N1疫情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是一次由流感病毒新型变体所引发的全球性流行病疫情,并于2009年4月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首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该流感除了在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境内广泛传播外,214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疫情影响,并造成约1.85万人死亡。
经济、消费受到重创
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去,又遇甲流疫情,墨西哥经济受到双重打击。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墨西哥GDP同比下降6.8%,全年消费量下降4.3%,是1996年以来首次指数下降。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墨西哥全国的餐饮、旅游业损失尤为惨重,而疫情重灾区的首都墨西哥城零售整体销售额下降了25%。
墨西哥政府减税13亿美金,扶持小企业
财政政策:2009年5月5日,墨西哥财政部宣布实行总额为174亿比索(约合13亿美元)的减税措施。这一减税措施主要针对私营中小企业和旅游、交通等受流感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2009年5月11日,墨西哥再次宣布对旅游、养猪等行业受损严重的企业提供150亿比索(约合11.36亿美元)的扶持资金。
货币政策:进一步降低银行间利率。墨西哥还宣布了7.8亿美元的融资计划,经由国家金融开发银行(NAFIN)等机构将资金注入经济体系,其中3.5亿美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
此外,墨西哥政府还通过推行新的企业兼并和收购制度、促进东南部发展以平衡地区经济等举措来复苏经济。2009年6月,墨西哥各生产部门已经呈现出复苏迹象,其标志之一就是零售业的抬头:5月零售总额比4月微增0.5%。
抓住机遇,企业获利
一些企业能够在危机来临时,迅速反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政府的扶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虽然,H1N1甲流不可避免的给沃尔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其还是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疫情中及之后销量大增。
3.2011年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由此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这是日本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震,造成约1.8万人遇难,时至今日仍有2539人失踪。灾难同时给社会设施、经济、商业零售行业造成重击。
经济、消费市场“大地震”
自然灾害来袭与疫情稍有不同的是其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据《朝日新闻》网站报道,日本政府推算称直接性损失金额预计将达到16兆-25兆日元。
大地震后,居民消费急剧下降,根据日本百货商店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度日本零售业的销售额为6兆1525亿日元, 同比减少2.0%。
旅游观光业也由于自然灾害而备受打击:2011年到日本旅游的外国人仅为622万人,与2010年相比降低了27.8%。
设立专属机构,重振商业、旅游业
2011年6月,日本政府设立了复兴厅,着手灾后重建,5年共计拨款19兆日元。
为加快恢复营业,日本政府提出长短期结合举措。比如,鼓励支持设置临时店铺,并投入更多的扶持资金,积极修复破损的建筑物,以助当地企业尽快恢复正常营业。
日本政府:专项财政支持
设立日本金融公司和东日本大地震中重建的专项贷款。单独设置贷款限额,延长贷款和宽限期,并降低利率。对于其办公室在地震中被完全摧毁或洗劫一空的中小型企业,利率降低到几乎无息。并为小型企业提供的管理改善融资(“丸之贷款”),已取消了贷款限额,并降低了利率。
社区商业迅速发展
在灾害环境下,日本7-11便利店充分发挥了社区商业的便民,周转快的商业特色,在灾情后迅速发展。
废墟上的商业重生,主打特色商业模式
灾后的日本商业也在积极进行“自我重生”,不少原先不为人知的地方却在灾后成为著名的商业打卡点。
如海边城市宫城县女川,震后只有满眼的废墟,但几年后,巧妙利用海滨资源,这里成为以女川车站为核心,充满地方特色的“海景之城”得以重生。
在基础恢复外,女川将商业设施、公共设施等融合,从车站一直延续到海边,打造一个便利的海边旅游城市。还建立特色的商业市场——SEAPAL-PIER ONAGAWA,人们可以体验到极富当地特色的海鲜食材。
4.2015年韩国MERS疫情
2015年5月,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首次登陆韩国,疫情蔓延持续7个月,确诊病例共涉及全国4个省市19个区域,导致180余人感染,38人死亡,近1.7万人隔离。MERS病毒的致死率高达37.8%。
旅游、消费市场受重创
重大疫情的来临,旅游和消费业总是首当其冲得受到冲击。
突如其来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使得韩国旅游业受重击:游客量减少210万,造成酒店、餐饮、交通业总计约26亿美元损失;消费市场迎来大危机:零售业同比下降16.5%,疫情当月,韩国大型百货商场和餐饮门店的首周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16.5%和36%,电影票房较去年同期下滑54.9%。此外,本地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跌至99,为2012年末以来最低。
韩国政府:抢救旅游业,搞活国内消费
6月11日,韩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75%下调至历史最低点1.5%,这被视为提振经济的一大举措。
旅游方面,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6月15日也发布了“旅游业界支援方案”,决定对旅游业和酒店业等17个行业提供720亿韩元的特别融资支持,并向到访韩国的外国游客提供“安心保险”。
为了搞活国内消费,韩国政府出台如下调汽车及大型家电的个别消费税、举办折扣购物节等政策。
韩国三大百货巨头:自救甩卖,刺激内需
商业方面,韩国商家则是在“打折”上作战,打造“韩版”黑五购物节刺激消费,并将往年的冬季打折季提前到8月举行,通过旅游业的回暖吸引游客消费。
乐天百货店:连续3个月,不断进行“超大型出场打折活动”,在服装和杂货、电子产品和家具之外,连甜品卖场也加入活动,还通过举行小型演唱会吸引顾客。
现代百货店、新世界百货店:推出了海外名品的破格打折价。往年在夏末的8月中旬以后进行的“换季打折(season off)”,提前了两周在盛夏进行。
大型百货店三巨头一起出手大甩卖,除了因为MERS的巨大打击之外,另一个目的是配合7月底-8月初的夏日休假高峰期,吸收流向海外的名品购买需求。乐天百货店代表李元浚说:“处理合作商家的库存,将海外消费需求拉回国内,刺激内需,是这次活动的目的。”
各主要百货店9月的销售规模同比平均增长14.1%,创下自2012年11月(18.7%)后近3年来的最高纪录。而据韩国某知名连锁百货发布的数据显示,同年9月1日至17日,游客销售额同比增长43%,扭转6-8月负增长局面,增幅恢复到同年1月水平。
5.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
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先后波及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美国、西班牙、马里八国。8月,WHO将埃博拉病毒定义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疫情直至2016年初,临床死亡率高达71%,长达1年多的疫情才勉强算终止。
外资撤离,商业项目取消,贸易停滞
埃博拉病毒疫情的爆发后重重禁令在疫情发生地与其他国家之间搭起了“围墙”,除了旅游、交通运输受到影响外,其他商业活动也开始受到干扰。
由于外资撤离、商业项目取消,预计西非经济将骤降4%;边境的封闭将增加各国间贸易成本,钻石贸易也已经停滞;各航空公司纷纷取消飞往西非的航班,导致这些非洲国家收入以及资金流入下降。
世界银行估算此次的瘟疫爆发对西非三国的总体影响约为28亿美元(几内亚为6亿美元,利比里亚为3亿美元,塞拉利昂为19亿美元)。
在遭受埃博拉疫情之后GDP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对较为短暂。其中,塞拉利昂2015年GDP大幅负增长,但在2016年增速迅速转正。2014 年几内亚遭遇了外资流出,但2016 年后开始反弹。
6.疫情后商业复苏,专家有话说
虽然,疫情拐点还没到来,但是对于疫情之后的商业复苏,不少专家都进行了大胆的预测。
国务院参事室
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理事长胡本钢明确表示“疫情在短期对经济产生冲击,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经济学家
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经济学家夏乐、董晋越宣称,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下,经济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情景,基准、乐观与悲观。但无论是哪种预测,都认为商业低迷不会超过第四季度,主要集中在今年,后续将会迎来转机。
商业咨询顾问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分析了疫情危机背后的转机。心理层面,人们的“及时行乐”心理增加,娱乐、旅游、社交及零售行业(餐饮、服装、汽车等)会出现新的机会;行为层面,“刚需压后”使得人们对社交的需求爆发性增长,餐饮、娱乐等各式社交消费会在短期内提升。
房地产演研究机构
而房地产研究机构世邦魏理仕(CBRE)在《2020年大中华区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中预测了疫情后的房地产市场的部分趋势:
— 低利率环境将持续。中国央行预计将在一季度进一步降准降息以缓冲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风险。风险利差将由此扩大,从而为商业地产投资活动提供支撑。
— 消费本地化。报告指出,中国内地的消费本地化方兴未艾。人民币贬值、跨境电商的发展以及因肺炎疫情暴发而导致的部分国际航班暂停都将支持本地消费,该趋势在2020年继续推进。
— 智慧物流进一步发展。CBRE预计市场将涌现更多专业化的智慧仓库,并推动仓储自动化的发展。
- 结语 -
不难发现,疫情灾害会对当地乃至全球的经济及卫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茂茂君觉得困境面前,唯有内外兼修,方能打胜仗。
内部,企业需增强信心,积极寻求方式自救,如日本便利店利用自身特色吸引附近居民消费;韩国在MERS疫情结束后,商场开展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活动;中国部分购物中心积极开发线上模式。
外部,企业需积极配合政府。而政府对疫后、灾后经济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减税降费,还是央行降准,以及对于零售、旅游、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都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锐裘零售观察.《2009年H1N1后的美国,经济恢复得比想象中要快》
商业与地产.《我们要对得起每一次磨难:日本灾后城市商业复兴启示录》
赢商网.《看国外商业灾后硬核修复,“黑天鹅”也能洗白!》
中国新闻网.《报告指商业地产近期受疫情影响大,下半年有望迎来反弹》
刘润.《疫情之后,有哪些巨大的商业机会》
赢商云智库.《复盘SARS经济影响,“战疫”后商业复苏未必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