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马逊中国连续第七年发布“全民阅读报告”,2020全民阅读报告指出:逾七成受访者习惯睡前阅读,付费阅读意愿持续提升。 作者本多利范在7-11工作时曾跟随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铃木敏文学习。之后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应用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他行业和领域并进行经验积累。作者也曾在Laox家电连锁店、FamilyMart等品牌任职。 相比其他日本零售管理学书籍,本书更具时效性。在前言中,作者就谈到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畅销商品是比较容易生产的。但进入平成时代(1989-2019)以后情况发变化。商品供应充足、人们的喜好、价值观多样化,消费者的需求更难把握了。书中对于日本市场少子化老龄化、便利店市场饱和等市场问题也做了展开分析。 《零售畅销秘籍》 【日】本多利范 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一本内容简洁明了的书,作者从自己第一份在出版贩卖公司的工作开始,讲到加入伊藤洋华堂,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特许加盟协议,将7-Eleven便利店引入日本。 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7-Eleven遵循“灵活应对变化,贯彻基本原则”的理念,做出很多种创新,比如:推进商品的共同配送、为设立ATM机自行成立银行、打造自有品牌、推行单品管理、“Seven Meal”送餐服务等等。 铃木先生在书中多次强调,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并认为这一过程有助于优化工作模式。 《零售的哲学: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日] 铃木敏文 著 顾晓林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全书从1962年菲尔•奈特的一个疯狂想法讲起,一直到1980年品牌上市。从24岁初出茅庐独身一人前往日本拿到鬼冢虎代理权,将其引进美国开始,到创立自己的品牌并经营发展壮大。 “鞋狗”是指那些全身心投入,努力制造、销售、购买或者设计鞋子的人。作者表示,普通人一天平均要走7500步,一生要走2.74亿步,相当于绕着地球走6圈。对自己而言,鞋狗只是想要参与大家的这趟旅程,鞋子是他们与人类联系的方式。 《鞋狗》 【美】菲尔•奈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本讲鞋子历史与潮流的书,从1900年到今天,以时间为主轴分为十多个阶段来讲述。不过,它又不是单纯讲鞋子,社会的变革,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电影、音乐以及娱乐明星的故事也穿插其中,他们都与鞋子风格、款式的流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足下风光》 [美] 雷切尔•博格斯泰因 著 李孟苏 陈晓帆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业地产和品牌企业的投资(拓展)人员都离不开对于国内各大城市的研究理解。本书综合讲述了国内区域格局的变化、主要城市的发展趋势,包括深圳爆发与一线城市版图重构、雄安出世与权力中枢布局调整、南方崛起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都市圈兴起、强省会与人口流动大战等等。 《中国城市大洗牌》 黄汉城 史哲 林小琬 东方出版社 本书对于增长方法论做不断细化拆解,结合大量案例,给创业者或者企业中担负与增长相关职责的人打造了一个落地性比较强的增长思维模型。作者多次调强,增长思维不仅适用于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也同样适用,当然要加强对于数据运用。 围绕“增长八卦模型”展开,以“啊哈时刻”为中心,把用户全生命周期成为认知、接触、使用、首单、复购、习惯、分享和流失8个部分,分别找到可以改善的点,并通过实验不断验证其有效性及迭代。 受疫情影响,商场客流下降、纷纷探索线上平台,又苦于缺乏流量,或许通过这本书能获得一些启发。 《增长思维》 李云龙 王茜 中信出版集团 Y世代(1980-1996年期间出生)、Z世代(1996年之后生出)决定了未来30年消费市场的走向,本书讲的正是品牌要与这新一代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作者阐述了成功的年轻化品牌所具有的五个关键属性,简称为CRUSH,分别指:品牌酷感、真实性、独特性、认同感、幸福感。 《品牌年轻化》 【荷】马蒂亚斯•波赫尔,乔瑞•范•登•伯格 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林斯特龙担任全球多个公司的品牌顾问,曾发起全球首个感官品牌研究项目。他认为广告中只用视觉体现产品和服务已经落伍了,需要考虑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这五种感官元素结合在一起,以提升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坦白来说,今天再看五感要素的理念并不算新颖,书中个别案例显得过于经典。不过市场上大多数营销者仍没有重视感官的力量,而是把目光更多放在产品的理性功能或者价格优惠上。这本书或许可以给到营销者们启发,找到使自己品牌特立独行的新方法,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情感纽带。 《 【美】马丁•林斯特龙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道格•斯蒂芬斯是加拿大的零售界专家,本书探讨了在新型零售生态系统下,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客户体验、价值、真实性、刺激以及实践。应该深刻理解个性化和客户参与的力量。传统“门店”势必会被改写,作者提出了“媒体即门店”“门店即媒体”等概念,结合新技术和市场例案做了详细分析。 《零售无界》 【加】道格•斯蒂芬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殷智贤是一位资深媒体人、生活方式研究者,历任《时尚先生》《时尚家居》等杂志主编。本书是由与12位来自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书籍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家居设计、时装设计、珠宝设计领域的知名设计师的访谈内容集结而成的。 就像主编在前言里写到的,“提高设计修养,具备对更高阶价值的认知与信心,这不仅是为了使我们个体具备超越一般物质的眼界和高度,更是为了整个社会能够做出更符合长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判断”。 全书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并穿插了受访者设计作品及简介。12位受访者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谈了对设计的理解、现实的反思,有启发,有批判,有展望。从事商业领域离不开审美和设计,非常推荐这本书给各位。 《设计的修养》 殷智贤 中信出版集团 虽然对书中的部分见解并不完全认同,但仍然觉得值得推荐。它是一本对于非建筑专业的商业人来说很适合的工具书,案例涉及国内以及日本、美国。 书中出现的购物中心项目以及平面图/内景图非常多,并且根据不同定位进行了分类。常有同行朋友想找某一类型的购物中心而想不到恰当的案例,这本书可以作为摆在案头的工具书。 《商业建筑设计要点及案例剖析》 周洁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史蒂文•霍夫曼是硅谷重量级创业教父、天使投资人、《福布斯》知名创业孵化器“创始人空间”的创始人兼CEO。在《让大象飞》之前出版过《从0到1》,前者被认为是后者的实践版。 这是一本对创业者以及大型企业内部创新团队都有借鉴意义的创业指南,相对具体和完整呈现了一家公司从初创到立足再到稳定的全过程。书中列举分析了数十个成功或失败的创业案例,还破除了与创新相关的24个神话。 《让大象飞》 【美】史蒂文•霍夫曼 中信出版社 作者曾经从事广告业,后来打造了BuyMeOne网站,致力于精准购买,避免过度消费。她希望让BuyMeOne成为一个社区,志同道合的人们打破规则,打造最好的产品,抛弃我们的废弃文化。 作者在书中戳破了许多营销“阴谋”,同时提出如何学会减轻被营销人员操纵,开始有目的的购买、挑选出最值得的商品,以及保管和保养。 整本书的基调看似和零售商业的倡导正好相反,商场和品牌当然希望消费者感性消费、冲动消费。不过,正因为这样,零售商业的从业者们或许更有必要了解持有相反生活态度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精准购买》 【英】塔拉•巴顿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本轻松有趣、图文并茂的书,有对国内外菜市场的介绍、与美食达人们的对话,每个菜市场介绍完之后都以一个特色菜的食谱结尾。同时,书中还有一些对于食物、菜场、生活社区的思考。 国外的Eataly、国内的盒马鲜生,让“菜市场+餐饮”模式在国内一度风靡。 本书介绍了西班牙的Mercado de Santa Caterina,Mercado de La Boqueria,Mercat del Ninot;意大利的Eataly;美国的Whole Foods Market;荷兰的Markthal Rotterdam;日本的MUJI Aeon Mall;国内的GREEN&SAFE、盒马鲜生、7FRESH。 《食帖·菜食场!全球菜场餐饮新潮流》 林江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一本讲上海老百货公司历史的书,以有“四大公司”之称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为代表。平时很少看到对这个行业学术严谨的研究,这本书倒是引用了大量文献、数据,让我们一窥近百年前的百货业。 本书开篇略枯燥,最好从第二章看起,越看越有趣。会发现我们现在讲的很多商场创新,原来近百年前老百货们已经玩过的了。比如: 1939年,新新公司将屋顶花园改建成新都饭店及新都剧场,并在新都饭店中央设置一座玻璃广播电台,播音室四面以玻璃隔间,使顾客得以一睹播音员风采。(这就是我们现在购物中心做直播间的鼻祖啊。) 1936年大新公司在四楼规划展览厅,主要用于举办艺术展览。1936-1950年期间,共举行了350次艺术展和义卖。展出作品中很多出自名家之手,如刘海粟、张大千、丰子恺等。(原来商场和艺术结合也不是新鲜事!) 《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 连玲玲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