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伴随着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北京市民终于也迎来了“灵魂拷问”。
1.北京生活垃圾怎么分?
干湿垃圾的分类问题去年曾让上海市民头疼不已,甚至想出了“猪定律”来区分。
不过,和上海实施的垃圾分类规定不同,北京版的垃圾分类无需“猪定律”,而是将垃圾分为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分别对应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即绿色、蓝色、红色和灰色。
厨余垃圾
FOOD WASTE
是指家庭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可回收物
RECYCLABLE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
有害垃圾
HAZARDOUS WASTE
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其他垃圾
RESIDUAL WASTE
是指除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以及难以辨识类别的生活垃圾。
相比起来,北京的分类方法更加一目了然:「厨余垃圾」自然是跟食物有关的,容易腐坏的;「其他垃圾」则囊括了三种垃圾之外的所有其他垃圾。
2.“两桶一袋”原则
目前,北京市不少区域都已按照“两桶一袋”的原则指导居民开展居家垃圾分类。
小区里正在改造垃圾桶丨拍摄 淘小酱没有猫
“两桶一袋”原则指导居民准备两个垃圾桶,一个放厨余垃圾,一个放其他垃圾,而类似纸张、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单独装在一个袋子里。至于节能灯、水银血压计、蓄电池等有害垃圾,因为一般家庭产生量都不大,可不在家中单独设置垃圾桶,及时投放到社区的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即可。
此外,相比上海阿姨“谆谆教导”式的方式,北京地区的执行罚款力度更大:不按规定投放的将面临惩处,个人混合投放垃圾,今后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5万元。
3.垃圾分类,这些国家“动真格”了
不止国内,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垃圾分类,甚至会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分类标准和规则也更为详细。
面对这个大难题,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来跟着C小洁了解下吧~
日本
扔掉一件垃圾有多难?
日本人对于很多东西都有莫名的执着。比如吃完饭后,餐具一定要整整齐齐放在一起。家里应该是整齐明亮的,所有东西都该有它的位置,所以日本的百元店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收纳物品。
如今,走在日本的任何一个社区,你都会看到详细的垃圾分类图标和收垃圾时间表。日本的垃圾主要分为五大类,每大类下还有更细致的分类,并且每个地区都有所不同。
东京大田区的分类指南长达30页,有500多个条款;横滨政府则将垃圾分为10大类,更详细的指南手册有27页。而花在垃圾上的时间,不仅仅是分类这么简单,扔掉之前,还需要对垃圾进行处理。
比如,牛奶盒必须用水冲洗后,剪开晾干,然后用绳子捆绑在一起;宝特瓶的瓶盖、瓶体和标签,也需要分开投放;超市里的塑料盒,用完后会被清洗干净,直接送回超市。刚来日本的外国人有时调侃,“简直要有个博士学位才能理解他们的垃圾回收规则。”
德国
历经百年依然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
在德国的街头,常常会看到一排分门别类的垃圾桶。德国垃圾分类从1904年就已经提出,逐渐实行,全国普及已经50多年。
德国垃圾收集系统(Sammelsysteme)大体分为两类:Holsystem 和 Bringsystem。
Holsystem
通常在每户楼下都能看到的蓝色、黄色、绿色(很多地区是棕色)和黑色的垃圾箱中所收集的生活垃圾。其中包括:废旧纸品(蓝色废纸桶 Papiertonne)、有机垃圾/生物垃圾(绿色 / 棕色有机垃圾桶 Biotonne)、回收材料(黄色垃圾桶/袋 Gelber Sack/ Gelbe Tonne)、残余垃圾(黑灰色垃圾桶Graue Tonne)、大件垃圾,等待回收或自行运送至回收站。
Bringsystem
则收集一些更为特殊的垃圾,细分如下:Glas 旧玻璃、Altkleider/Altschuhe旧衣物鞋子、Sondermüll 特殊垃圾。
时光流转,德国保持多年的美好环境离不开精细的垃圾分类制度。如此复杂精细的垃圾分类方式和一丝不苟的自觉执行,正显示出德国人对于生态环境的关切和生活习惯方面的自律精神。
韩国
答应我不要和钱过不去
韩国垃圾按:普通垃圾、食物垃圾、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大型报废物品等分类投放、清理。
2010年起,韩国的一些地方开始对食物垃圾按量收费。不少家庭主妇为节省垃圾处理费,会先把垃圾中的水漏干再放入袋中。此外,韩国市政管理当局对扔垃圾的时间也有严格规定,若没有使用规定的袋子、或不按规定时间扔垃圾,居民将被处以100万韩元(约合986美元)以下的罚款。妈呀~宁愿和垃圾过不去也不要和钱过不去。
澳大利亚
每家都有三个垃圾桶
在全球最宜居城市中,澳洲的几个城市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阿德莱德以及珀斯,几乎每年都能霸占前10中的一半。这跟澳洲人民的环保理念,以及严格的垃圾分类处理行为是密不可分的。
在澳大利亚,每个家庭都有三个基础的垃圾箱:绿色盖垃圾箱用于装有机园林垃圾、红色盖垃圾箱用于装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黄色盖垃圾箱用于装可回收垃圾。
社区管理部门向每个家庭定期提供可循环使用的多层垃圾袋,家庭处理不了的有机物每周有专人至少收集一次。乱扔垃圾虽然时有发生,但被发现后要付出“昂贵的代价”,高达1500澳元(约合人民币9000元)的罚款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
多扔就多付钱吧
在美国,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规定。位于中部的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市,双色垃圾桶(蓝色代表可回收)成了公共场所以及住宅小区的必备设施。
在美国,有两万多家垃圾回收公司给不同的城市提供服务。埃文斯顿政府则与Lakeshore签订了合同,该公司每周为埃文斯顿市提供可回收垃圾运输服务。
当然,这些服务并不是免费的,包括垃圾清运在内,居民需要每月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额的“卫生服务费”。按照规定,像电池等危险物品、键盘等电子产品以及庭院垃圾等,居民需要自费将其送往相应的回收中心。
俄罗斯
任重而道远
摒弃了“活在当下”的及时享乐理念,思考“放眼未来”的宏伟蓝图,俄罗斯人如今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已经开始“行动”。
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为例,目前在莫斯科有约200处固定的垃圾分类站,此外还配备有一定数量的移动垃圾分类站。
移动垃圾分类站的类别相对具体,比如,专门设有纸张、玻璃、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垃圾站;以及危险品垃圾站,收集节能灯、蓄电池、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等;此外还有的垃圾站回收可以再次加工和重复使用的垃圾。
然而,对于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目前的垃圾分类接收站点数量显然不够。不过,俄罗斯将陆续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项目,致力于艰巨而困难的垃圾分类任务。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要出现的垃圾革命”。
由此可见,环境卫生问题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关系到今后数代人的生存问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经过北京、上海等各地的试行,我们也发现,实现垃圾分类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2020年,CCE跟随国家发展,特推出环卫设备主题展区,为国内外环卫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搭建专业展示舞台,促进行业繁荣与发展,为政府管理部门、行业从业人员带来前沿技术理念和应用案例分享,助力中国环卫行业的智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