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中国最高、世界第二高的建筑,在这座宏伟的建筑的背后,是世界顶级设计公司Gensler。(《Building Design》世界建筑设计公司百强排名中,连续数年位居榜首。)
Gensler 的项目塑造了城市天际线,为中国的标志性城市地标做出了贡献,如上海博华广场、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南京世界贸易中心、重庆天和国际中心、上海浦江国际金融等。
Gensler致力于打造理想的生活、办公和娱乐体验,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城市居民的生活。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专注人性化体验,努力塑造城市的未来。我们来看看Gensler大中华区在2020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建成项目。
01
深圳前海世茂大厦
高300米的深圳前海世茂大厦,采用自下而上的收分式设计,实现外幕墙+结构外框柱同时扭转的形态。
建筑造型向上逐渐收分的同时旋转了45度,这一造型不仅打造了建筑的地标性,而且符合当地强劲的风环境。看似复杂扭转的造型,旨在通过将强风沿外立面打乱,从而降低其对建筑的风荷载,大大减轻结构荷载,减小结构尺寸,有效的提升建筑整体使用效率。
项目的总体规划理念以人为本,与地上地下公共交通系统连接。通过行人天桥与社区进一步连通。这座超高层塔楼充分展示了多重功能的商业综合体如何同时满足公共、私密、开放又安全的商务办公及商业空间的要求。
02
上海星扬西岸中心
星扬西岸中心位于上海徐汇滨江的核心位置,作为该区域的甲级写字楼,该项目将为区块提供高品质的办公、金融交易空间以及商业配套。
大厦高280米,未来的租户将在这里尽享陆家嘴金融区的全景之美。
玻璃幕墙和铝框立面为之赋予鲜明的特色。从审美的角度看,其立面纹理恰到好处的与垂直的楼体、精致的几何曲线造型相平衡。
大厦塔冠的整体设计特点与业主位于中国香港的的总部大厦遥相呼应。每当夜幕降临,皇冠造型的塔冠化身通透的灯塔,点亮上海。
03
正大中心
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的正大中心,是集甲级办公、品牌商业、服务配套设施于一体的超高层双子塔。两栋双子塔高238米,其中一座将作为正大集团总部,一座将作为世界华商中心大厦。
简单的线条、现代的外观和可持续的规划是本项目设计开发的关键考虑因素。主要特点包括高效的楼板平面,落地窗以最大化日光和视野,以及多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可及性。
正大中心项目已经取得LEED金级预认证,为国内甲级写字楼树立了新的标杆。
04
苏河洲际中心
苏河洲际中心,位于上海静安区“一轴三带”的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为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内最大的城市综合体。
项目总共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今年竣工的地块为苏河洲际中心最后一期开发,总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项目容纳办公楼、酒店、娱乐、商业、住宅、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项目突出文化创意、商务商贸、休闲旅游、生态宜居四大功能,同时大量引进世界先进的节能、智能化等高科技产品及技术,打造上海中心城区新地标。
Gensler成功地在主规划方案中保留了四座传统的极具上海风格的“石库门”建筑。这些建筑毗邻一片户外休闲区,租户、游客、当地居民都有机会与它们不期而遇。
05
华策大厦
华策大厦坐落于珠海横琴商务区,与中国澳门隔江相望,由于其独特的沿岸位置与高标准的定位,华策大厦将会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商务、沟通与协作平台。
大厦规划包括高、底两座楼,业主想要为这座城市建造一个醒目的地标,但同时又不能让较高者过于突出—这是开发商经常要面临的抉择。Gensler的设计方案是将两座建筑从外部融合为一个整体建筑,在空中打造了一个平台,使两栋楼可以互联互通,从而平衡两栋楼高度差异。
综合了功能、结构和审美目标,在视觉呈现和社区连通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建筑花瓣形的立面纹理进一步将这种连续性和孕育无限可能的感觉表现了出来。
大厦没有通过‘高度’来打造地标形象,而是通过创造独特的文化标识,自然地与周边地区联结起来。
06
哈银国际中心
哈银国际中心坐落在繁华的北京三元桥地区,紧邻地铁站,公共交通十分便利。
大楼的平面和剖面均为椭圆形,楼板平面修长,设有两个电梯厅,均可同时服务高层和低层办公区域。在大楼的东侧和西南侧,特别配置了八个三层高的中庭。空间上的突破鼓励大楼的用户们在此进行社交和休闲活动。屋顶平台上布置有园林景观,是人们放松和观景的绝佳位置。
07
银科控股总部
银科控股总部大楼位于青浦区,紧邻国家会展中心,为24小时“生活-工作-休闲”环境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的大楼,将容纳5,000多名员工的协作办公空间、公司配套设施及商业空间。
项目由一个“立方体”坐落于底层裙楼构成。“立方体”结构将容纳该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要业务单元,裙楼则设有办公配套设施和首层商业空间。退台式花园将自然光引入项目底部楼层。
中庭位于“立方体”结构和室外公共空间中心,实现项目视觉及空间上的联系。中庭设计充分考虑自然采光,形成一个鼓励合作的空间氛围。横跨12层高挑高空间,设置一系列连桥以连接办公两侧。
08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楼
Gensler设计团队依据对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认真评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所需空间类型,以有效支持协作,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大楼包括一个公共教学平台(PublicTeaching Platform)、一个教学&科研区(Teaching &Research Area)、及清华x-lab(清华大学新型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教育平台)。
其中架在上方的清华x-lab以连桥的形式,连接所有元素。通过设置步道、绿色植被及景观区域,突出连接性及随意互动性。
09
临港创新魔坊
临港区域拥有国际港口、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和大量科创公司总部。同时,临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为生命科学、电子科学与机器人工程等产业提供了与大学,科创公司以及产业链相协作的环境基础。
简化园区的设计理念,通过首层的贯通连廊串联所有办公楼,并提供配套设施服务。这样的处理策略不仅为园区围合出私密的内部庭院,同时为外部空间创造入口,行车流线与落客区。
人性化的通廊设计,标志性的入口和连贯的配套服务为员工在一年四季提供舒适的室外环境。海浪的形象反映在曲线化的通廊与塔楼立面造型上,唤起人们对上海东面海洋与自然环境的记忆。
通过差异化的设计处理手段,例如不同颜色的铝型材装饰构件和彩釉玻璃,来塑造塔楼立面的波浪造型。不仅为每个地块自身树立形象品牌,同时也保持了产业园区整体形象。
10
顺丰创新中心
顺丰创新中心(SFIC)是顺丰集团打造的产业创新平台,依托地方政府战略协同,导入顺丰核心优势资源,引入传统行业与企业场景,聚集优秀科技企业、院校团队、资金资本,形成“技术+产业+资本”的全链式产业创新平台。
杭州顺丰创新中心的设计灵感正是来自于周边环境的多样形式,力图体现顺丰品牌固有的连通性。该项目在追求高科技应用的同时,扎根于历史与文脉之中,力求找到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的平衡点。
审美风格借鉴了周边环境,在概念上则受到了流水的启发。大楼的外形和设计元素模仿了钱塘江的曲线和杭州周边绵延山丘的茶树梯田。裙房的层次感造型进一步表达了江南标志性的梯田形状。园区动线设计引导人们从一个自然的环境中穿过,绿化屋顶建有一条连接各栋大楼的跑道。
如果把这个自给自足的园区比喻成一个现代化的‘村庄’,它提供的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办公空间,更是一个集娱乐、购物、餐饮和社交为一体的新型办公生态系统。
凭借大量全球高层建筑经验和技术研究来不断深化垂直城市这一理念,并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知识为将超高层打造为人们工作、生活和社区结合的栖息地。
Gensler的超高层项目志在塑造城市新的天际线,从而定义城市新形象。
在16日,新生长·赢未来云峰会的这场大型线上活动中,顾锷先生作为超高层领域设计负责人,也是为大家带来了具有前瞻性的分享,《体验、变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茂茂君今天也为大家简短的回顾一下。
设计趋势
未来千禧一代人オ需要各种功能高度融合、以步行和骑行为主的生活街区营造品质生活、文娱体验、人文享受氛围,并主动打破空间区隔,使业态充分融合。
综合体项目四大发展趋势
联合国预測,2050年约有70%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城市改造、城市复兴和重建需求空前高涨。
综合体开发以合适的建筑密度集中布置多种功能,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使寸土寸金的城市区域实现以少赢多。
充满活力的场所将工作、生活和休闲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全天候的活动、强化人际联系、使单纯的消费者化身为社区员。
未来业态将以2.0为基础,着眼3.0,并为3.0+做准备。
空间/业态/体验高度复合
作为社会人,我们内心渴望参与团体活动和娱乐活动。精心规划的综合体项目将人们汇聚在一起,参与体育运动、聆听音乐会、举行美味野餐或逸致闲谈,使人们全程放松身心,吸引消费者一次次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