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开元酒店集团把它的版图拓展到了中国西部,以”沙漠里的东方文化驿站”惊艳亮相。
酒店的外观建筑与室内设计均由陈向京操刀,他是广州集美组设计机构联合创始人及总设计师,"京·设计"和"京逸家居"品牌创始人。
敦煌,像是位故人,但却是位新客。
千年的历史带着新的面貌走来。
我希望能找到一些承载“她”的[可能]。
——陈向京
01. 世界的「东方」
“东驿敦煌,依依东望”
敦煌粲然
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交融于此,文化底蕴深长厚重。在这片不可复制的大地,商贾可致富,智者被尊重,不同宗教信仰被接纳,相异观念可陈述。
敦煌无界
这片场域自古雍容且包容,多元文化皆有来处与归处。在多元文化的参照下,“东方”的真正内涵愈加明晰。在敦煌谈起东方,它其实置身于世界的语境下。
敦煌盛大
东驿在择址之时,出发点已是被颂扬的奇迹与遗产。当东驿建筑集群构想于这方土地,在居住功能之外,同步鼎力规划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构筑东方生活艺术的栖居地,似是回应千年前的风雅。
02. 中国的「东方」
“风骨与气韵”
东驿谋划的是一个可供隐世,且具东方美学态度的处所。
“隐”是中国士大夫群体颇具独特性与文化意义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士大夫是国人的人格标杆,而隐逸文化在于保证士大夫群体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生活内容和审美艺术。这种气质,也常诉诸于西北茫茫大漠中的昂然形象,于繁华中退隐,也在疏阔天地中明确自身,宣示一种风骨与气韵。
东驿建筑设计师陈向京延续了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思考,借鉴敦煌“土墙”、“晾房”等传统西北民居的形制,夯土建筑工艺以当地生产泥胚筑成,从而使建筑从容“隐”于周边整体环境,犹如自然生长出。
其外观方正敦厚,柱梁如骨脊;孔洞的保留可观看一天中光影的轮转,大漠之风日夜无休穿透其中,余音萦绕,于是整个建筑空间气韵通透,暗合古典东方的精神气质,强调建筑的结构感与光的交互,构建出具有人文活力的建筑语言。
03. 当代的「东方」
“也千古,也当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尚与仪态。以雕塑为例,北魏造像秀骨清像,大唐造像丰润圆满,反映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艺术观。
当古老的场域,跟随时间的步履,从十六国、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一直行进在当代。于是,一种当代的风尚,以建筑为载体,打造一处从沙丘到戈壁的侘寂境界,设计极简、境界幽玄,尊重材料本身的纹理、质感和形态,自然而然。
东驿建筑集群诠释着人们对当今时代的诉求,对敦煌场域的记忆与情感,与周边建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确认。
作为东方文化精神的当代表达,在时间长河中,确立了自己的时间锚点。
在敦煌,空间秩序,即是时间秩序。在有界的空间,形成无界的时间。
04. 自然哲学的「东方」
“天人合一”
敦煌有星河。行走在敦煌大漠,常期待一览夜间星河,辨认那些耀眼的天体星座。
于今人,宇宙高远而陌生;但在古时,人们熟悉天上的星座,犹如熟悉地上的街区。他们善用“易”推算天时,安排农事与节庆,形成一套独有的东方自然哲学。
在这套东方自然哲学中,易医同源。人体遍布着穴位,如同星座天体,有序排布在人体这一小宇宙之中。
东驿各空间即以人体穴位命名,人们走在穴位中,犹如行在天上星河。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广大与精微间,逡巡,对话,回望,反观。
05. 可能的「敦煌」
“像是故人,却是新客”
千年的历史带着新的面貌走来。我希望能找到一些承载“她”的可能。
陈向京(阿叔)在介绍东驿敦煌项目时,表达他对敦煌的期待。在诸多精品酒店的设计实践基础上,现阶段似乎成为最成熟的时段,去探讨“可能的敦煌”。
繁荣的贸易与深厚文化基因,造就了敦煌千年灿烂。
最终实现这个“可能”的基地,位于敦煌文化区的中心部位,四周环绕着敦煌现有的文化机构,酒店集群则栖居于崖壁、沙漠、雅丹,同时拥有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多元的形态,不同敦煌基因的酒店集群,让敦煌的旅客,透过东驿,感受到隐逸于千年历史和自然景观中的惊喜。
当造像被瞻仰,自然被敬畏,在敦煌,是否还有一种人与生态亲近交互的可能?
建筑便是这样一种可能。
图文来源于东驿敦煌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