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用品,厕所、家居用品、餐具、水果蔬菜等都需求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的分类可分为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消毒剂的作用原理是改动病原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搅扰、损坏病原微生物的酶系统,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下面来了解一下消毒剂的品种及原理吧!
1. 消毒剂的品种
(1)醇类消毒剂
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逝世,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衍体,损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点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效果亦可受有机物影响,并且因为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效果时刻。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并且有增效效果,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导:80%乙醇对病毒具有杰出的灭活效果。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2)含碘消毒剂
包含碘酊和碘伏,可杀灭细菌繁衍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
(3)含氯消毒剂
是指溶于水发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明。次氯酸分子量小,易分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逝世。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含细菌繁衍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这类消毒剂包含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无机氯性质不安稳,易受光、热和湿润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安稳,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安稳。
(4)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具有强氧化才能,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一切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含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长处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
(5)酚类消毒剂
包含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叫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效果,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6)醛类消毒剂
包含甲醛和戊二醛等。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效果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然后损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逝世。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因为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效果,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洁净后才可运用。
(7)环氧乙烷消毒剂
又叫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因为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并且对大多数物品无危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颜色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本、文字档案资料的消毒。
2. 消毒剂的作用原理
(1)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
酸、碱和醇类等有机溶剂可改动蛋白构型而打乱多肽链的折叠方式,形成蛋白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凝固,导致结构蛋白和功用蛋白都遭受严重损坏。如乙醇、大多数重金属盐、氧化剂、醛类、染料和酸碱等。
(2)改动病原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
表面活性剂、酚类及醇类可导致胞浆膜结构紊乱并搅扰其正常功用。使小分子代谢物质溢出胞外,影响细胞传递活性和能量代谢,乃至引起细胞破裂。
(3)搅扰、损坏病原微生物的酶系统
许多消毒剂能损坏微生物的酶系统,然后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发生抑菌和杀菌的效果。如某些氧化剂和重金属盐类能与细菌的巯基结兼并使之失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