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垃圾处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难题。
垃圾焚烧,可能是目前最普及,也最有效的垃圾处理的方式之一。然而,提起垃圾焚烧厂,人们总是避之不及、谈之色变,就算支持,那也是“建可以,但反正别建在我家附近”的微妙态度。
要建一个垃圾焚烧厂何其不易,更别提让一个垃圾焚烧处理厂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
不过,现实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今天C小洁给大家介绍几家神奇的垃圾处理厂,即将颠覆你的认知!
01.“智慧工厂”,上海老港垃圾焚烧厂
老港一、二期工程总焚烧处理生活垃圾能达到300万吨/年,约占上海市居民年产生垃圾总量的1/3,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
走进厂区,老港二期大楼的外观十分现代化,内部的样子也完全“颠覆”人们对传统垃圾焚烧厂的想象,没有漫天的浓烟、扑鼻的臭味、脏乱的场景,倒是像进了一个“智慧工厂”。透过室内三楼的玻璃窗,可以看到中央控制室内的工作人员,正井然有序地指挥调度。老港二期是上海垃圾处置单位中最‘聪明’的,现场生产所有数据都能在中控室内接收、自动分析、自动反馈,最终自动控制所有现场设备运行。
老港二期烟气排放采用烟气净化系统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减温塔、干法、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湿法、烟气再加热、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的组合工艺,排放严格执行欧盟2000标准和要求更严格的上海市地方标准。
02.“怪房子”!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发电厂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区北部,多瑙运河岸边的施比特劳区域,有一座由奥地利著名建筑设计师“百水先生”设计的“怪房子”。它有着童话般的建筑外观,歪歪扭扭的轮廓线条,外墙上还打着彩色的“补丁”,屋顶上种植着树木花草……是施比特劳区域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这座可爱的“怪房子”,即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发电厂。它隶属于维也纳远程供热公司,始建于1971年,1987年进行了升级改造,垃圾年处理能力达25万吨。
每天,维也纳的居民生活垃圾被运到这里焚烧,产生电能,而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在排出之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
垃圾焚烧厂产生的热能,可以为6万户居民供暖。维也纳的城市供暖,除了高峰期之外,都依赖于垃圾焚烧,城市垃圾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有效的处理。
03.“吐烟圈”的滑雪场,丹麦哥本哈根垃圾焚烧发电厂
丹麦哥本哈根垃圾焚烧发电厂,按计划将于2017年竣工,它的建设预算是6.4亿美元,是丹麦规模最大的环保项目之一。在设计上,这座发电厂不仅可以“吐烟圈”,同时还是一个滑雪场。漂亮的设计,让它入围了《时代》2011年度50大最佳发明奖。
和传统的垃圾处理项目不同,这座号称“全世界最清洁的”、集功能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由BIG(jarkeIngelsGroup建筑事务所)设计、ARC(阿梅格尔能源中心)建造。
根据设计方案,除了新一代的焚烧炉和技术手段,BIG在屋顶处设计了一条长达1500米的雪道,分为3段3种难度。滑雪爱好者们将可以乘坐电梯直达不同赛道,而透明化的内部设计,将保证大家在乘坐过程中能看到焚烧厂内垃圾处理的情况。
将垃圾焚烧厂建成一座人造雪山,无疑是个好玩的点子。但还有更好玩的——为这座焚烧厂设计一个特殊的烟囱: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会吐出一个直径15米大小的烟圈。经过特殊的过滤处理,这种烟圈几乎完全由水蒸汽和一点点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组成,无毒无害。设计方希望,通过烟圈这种生动有趣且容易量化的形式,引起人们对碳排放的重视。
04.塞纳河畔,法国Issy-Ies-Moulineaux垃圾焚烧厂
法国Issy-Ies-Moulineaux垃圾焚烧厂,位于人口稠密的巴黎西南,它背靠火车道,旁边不远就是塞纳河。通过河道及铁路运输,可使出入焚烧厂的重型垃圾运输车辆的数量大幅减少,这大大缓解了附近公路的运输压力,也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焚烧厂宽约110米、长375米、高21米(地面部分)。该厂在前期规划中就十分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出于景观要求,其厂房设计高度不高于附近树冠的高度,其屋顶绿化覆盖率却超过50%。该厂主要设备都安置在地下,为此,项目向地下深挖,其土建费用远超常规垃圾发电厂。
该厂负责承担周边约100万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和电能,可以为大约8万户居民提供家庭取暖,为5万户居民提供家庭用电。每吨垃圾焚烧后,经过处理后,还可用于铺设道路。
除了充分利用能源,该厂采用的烟气净化系统包括静电除尘器、干法反应塔、布袋除尘器、SCR反应器等,组合烟气净化、废水处理等工艺,能够使该厂的污染指标,包括废气、废水、噪声等均低于欧盟标准。例如,废气的粉尘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上,二噁英的排放几乎为零。排入塞纳河的废水,完全符合法国的各项排放标准。此外,由于设备都深藏地下,公众在地上几乎听不到噪声。该项目凭借高标准的规划、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已成为城市中心建设垃圾焚烧厂的典范。
05.日吞3000吨,新加坡大士南垃圾焚烧发电厂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新加坡每天产生约2.1万吨垃圾,其中约38%被焚烧处理。目前,新加坡共有4座正在运营的垃圾焚烧厂。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位于新加坡西部、日处理能力达3000吨的大士南垃圾焚烧厂。
从外观看,除了高耸的烟囱,这座位于工业园内的焚化厂与普通工厂无异。从它的烟囱口,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烟雾排放,焚化厂内也几乎闻不到异味。
大士南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00年3月完工,总投资为9亿元新币,共有6条日处理量720吨的焚烧线,采用马丁炉排,配置2台66MW发电机组。焚烧厂设有中央控制室,通过数字控制系统,监控焚烧的各个环节。
目前,新加坡3%的电力是由垃圾焚烧产生的,大约是新加坡主岛上所有路灯用电量的3倍。以大士南垃圾焚化厂为例,它2012年的发电量占到了新加坡用电总量的2%。
垃圾经过焚烧处理,体积可缩小近90%,对土地资源有限的新加坡而言,可以缓解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压力,有助于建立可持续的垃圾处理体系。经过处理后,不可焚烧的垃圾会以海运方式,转移到新加坡本岛以南约8公里的实马高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