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说扫地机器人在国内的出现仅仅在近几年,但是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有20年多了。1997年,第一台扫地机诞生,随着技能不断的改造,扫地机器人从傻瓜式随机式到现在的规划式,技能不断的改造,功用也越来越强壮。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普及,扫地机这类智能家电开始在更多家庭中普及。那么世界上第一台扫地机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扫地机的发展史。
1. 扫地机的祖先
1898年,美国的约翰·瑟曼圣易路斯,提交了一份关于地毯吸尘器的专利(USNo.634042),这个便是扫地机的“先人”,扫地机的原型有两点你可能想不到:榜首,这种吸尘器的原理是使用压缩空气将尘埃吹入容器,所以确切的说这是一台吸尘器;第二,他不对外销售,而是提供4美元/次的上门清洁服务。它的缺点是,用它来清洁时,被风吹起的尘埃又从头落到了椅子上,根本达不到彻底清除尘埃的意图。
直到1901年英格兰人布斯对吸尘器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吸尘器其主要部件是真空泵、集尘袋、软管及各种形状不同的管嘴,它有一个电动抽风机,通电后高速运转,使吸尘器内部构成瞬间真空,内部的气压大大低于外界的气压,在这个气压差的效果下,尘埃和脏物随着气流进入吸尘器桶体内,再经过集尘袋的过滤,尘垢留在集尘袋,净化后的空气则经过电动机从头逸入室内,起到冷却电机、净化空气的效果。
2. 第一台扫地机
世界上第一台扫地机是1996年由瑞典家电巨子伊莱克斯制作的,叫做“三叶虫”的扫地机器人,这一台机器颇具现在智能扫地机的元素,仅仅没有这么“聪明”。外观设计上,它的高度有13厘米,能够钻到桌子和床底下清理;在导航上,三叶虫”扫地机器人经过超声波探测躲避障碍,一起帮助它构建房间地图;避障上,榜首代“三叶虫”扫地机器人不能很好躲避,第二代加入了红外传感器,但是没有下视探头,所以只能在水平方向上躲避,需求经过在有楼梯止境和房门出贴上磁条作为虚拟墙防止跌落;此外,三叶虫”扫地机器人每次充电后能够运行60分钟,分三个挡位运作:正常、快速和点清理,吸尘器充满垃圾时还会宣布灯光正告。三叶虫”扫地机器人在2001年完成量产,由于其时扫地机是十分稀罕的东西,所以三叶虫”扫地机器人价格十分昂贵。
3. 三段式打扫结构
2002年9月,iRobot推出Roomba系列扫地机器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它的“三段式打扫结构”专利发明,这也是沿用至今,许多扫地机均选用的“边刷+滚刷+吸尘口”的打扫结构,其中相对于其他二段式打扫结构的产品来说,重点是在边刷与吸尘口之间增加了一个V型滚刷,意图是经过滚刷高速旋转能够扫起被静电吸附在地面上的尘埃,打扫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比只有真空吸尘口的扫地机要好。
4. 智能化、功能化发展
时至今日,扫地机器人市场处在不断开展壮大的时期,为迎合细分市场的小众消费者需求,以及不断提升用户体会,扫地机器人朝着智能化、功用化两大方向开展,然后推出了许多有“个性”的产品,并且得益于技能的老练,现在家用的普通扫地机价格能够控制在1000-2000元之间,带来性价比更高和实用性更强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