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与HOTEL & SHOP PLUS展会同期举办的中外照明设计师高峰论坛作为照明业界的盛事再度袭来!
“光无界,向未来”
中外照明设计师高峰论坛自2016年举办,聚焦酒店、商业空间、建筑景观、文旅、办公楼宇等多个照明设计领域。2022年将以光无界,向未来为主题,于3月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5馆举办,与照明设计大咖们探讨中国未来照明设计发展趋势,感受光影的魅力!
敦煌飞天,彩带飘扬。夜幕降临,在科技之“光”的照亮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宛如飞天飘带,轻柔、飘动、飞升……令全世界惊叹!冬奥会最“出圈”的场馆,非首钢滑雪大跳台莫属。
夜色中的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灯光璀璨、美轮美奂。其造型设计灵感融入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元素,飞天飘带的曲线与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曲线又十分契合,故得名“雪飞天”。它是全球第一座永久跳台,也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结合的比赛场馆。
白天炫酷,夜晚璀璨,怎么会那么美?实际上,让人们倍感养眼的光之景色背后,有着幕后专家——照明设计师张昕。国内外媒体争锋报道的渐变色首钢滑雪大跳台以及纯净之红三高炉照明设计,皆出自他和他的团队同原照明工作室。此次北京冬奥会,张昕教授还肩负延庆赛区夜景照明总体设计和崇礼赛区夜景照明规划统筹工作。
小H今天就为大家隆重介绍本次活动的特邀演讲嘉宾——张昕 教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IALD)职业会员
英国剑桥大学马丁中心访问学者
中国照明学会室内照明专委会主任
《照明设计》(中文版)杂志副主编
“拿捏照明的恰当和适度,并非易事,因为光与人的行为感知相关,与天地万物相关。妥帖而富有创想,照明对设计者的考验,包含多重智慧和美学素养。”——张昕
博士毕业后,张昕教授一直留在清华大学任教。他既是建筑光学领域的领军学者,也是建筑照明领域的领军设计师。完成了故宫(倦勤斋、符望阁、慈宁宫)、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等传统建筑的光环境研究设计,为传统室内视觉环境开辟出一条新路。在慈宁宫改造为故宫博物院雕塑馆后,其照明设计获得了中照照明奖一等奖,LAMP 2017 Finalist、WA 2016 技术进步奖第二名。
故宫博物院(慈宁宫)雕塑馆 摄影:周利
与此同时,他还主持过奥运会众多照明设计,包括:2008国家体育馆和奥运村、首钢冬奥组委办公区、冬奥延庆赛区、冬奥首钢赛区、冬奥张家口赛区。
他设计的故宫博物院雕塑馆、大昭寺、首钢三高炉及秀池、中国美术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长江美术馆、乌镇北栅粮仓展厅、阿那亚沙丘美术馆等作品荣获中照照明奖、IALD奖、DARC奖、IESNA奖、LAMP奖、LDA奖、HD奖、A'Design奖等26项重要国际照明设计奖。
张昕设计作品
1.首钢三高炉博物馆及附属构筑物照明设计
首钢三高炉博物馆位于园区西北,作为一个世纪前企业建设的起点,这里是园区炼铁设备最密集、特征最鲜明、空间最震撼的区域,夏季奥运周期停产后的寂静园区被冬奥会引爆唤醒,也让曾经的功勋高炉迎来了凤凰涅槃。
傍晚时分暮色渐起,室外天光和室内照明的融合转换充满了戏剧张力。铁水线和功勋柱亮度在黑暗中逐渐增强,光柱在幕墙玻璃反射中穿越倒映,强烈的明暗对比再现了影像化的叙事场景。
红色泛光象征这首钢生生不息的企业精神。就夜景照明而言,三高炉组团是首钢北区夜晚活力的“燃爆点”,在视觉上具有统治地位。在步行尺度上,作为共同对景,将安静的冬奥组委办公区与秀池景观连接在一起。在城市尺度上,与石景山功碑阁、群名湖西侧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遥相辉映。
所有景观性的投光,都是逐层向上的,保障各视角仰视的视觉舒适性。此外,三高炉还承载了内、外多条体验式的步行流。外部的垂直攀爬流线由高色温工业灯提供路径指示与功能照明,直抵72m的玻璃平台。内部环绕炉芯的弧形交通空间内外两层红光形成鲜明对比,适合各类大型活动和装置展示。
2.上坪古村改造
上坪古村改造项目照明设计作品由张昕教授以及其团队所完成。丰富村落的日、夜间环境体验,为当地村民提供新的经济增长来源,改善整体村落生活环境。其中,“对颜色和材料的创新运用”给IES评委印象深刻。
由废弃猪圈改造的酒吧,是区域内主要的新建筑。酒吧柜台上的线性灯,由钢筋条焊成的走廊地面配以可变色的LED地灯……使空间令人兴奋和充满了现代感、戏剧性。
作为当地农业的传统工艺遗存,烤烟房具有一定的旅游观赏价值,可以满足城市人对传统制烟工艺的好奇。通过一个光和色彩的装置,使得阳光被分解和强化为五颜六色的光,从天窗照入室内空间,奇幻的光影效果为简单的空间提供了浪漫的色彩。
重建的廊亭在顶部使用竹篾绑扎的吊灯,呈鲤鱼状,寓意吉祥。低色温的光源在廊亭里添加亲切的元素,营造温馨的氛围,在古老的村落呈现新的气象,使新建筑身兼古与新的双重个性。
灯光的处理,进一步加强了廊亭作为村口精神性的符号功能。夜晚,从远方归来的村民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廊亭中的灯光,它引导着人们回家的方向。
3.阿那亚沙丘美术馆
在中国北部渤海湾昌黎县一段被称作黄金海岸的沙滩上,有一座消隐的美术馆,如同藏于沙丘之下的神秘洞穴。海岸沙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累积和风沙推移而自然形成,并被原生低矮灌木深扎的根系固化下来。
每一个被分割开来的空间,大大小小结合在一起,如同细胞一样,蕴藏着生命的深度;矗立在海边,隐藏于经过上千年形成的自然沙丘下,又饱含了时间的厚度。它面朝渤海,拥有7个连续的室内展厅,和3个沙滩上的展览平台。
每个展厅几乎都有朝向不同的天窗,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引入自然光,光线在墙壁地面间跳跃折射。但人在里面却感受不到明显的光源,空间弥漫着静谧而神圣的精神光辉。
沙丘美术馆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人与艺术隐匿的庇护所。给人安稳的惬意的感觉。黄昏时分,天色渐暗,美术馆完全消隐在了沙丘之下,只剩光线透露出些许其内部的活动迹象。
看完张昕教授对于照明设计的的理解后,还意犹未尽?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张昕教授如果点亮冬奥赛场的故事?
3月29日来中外照明高峰论坛,聆听张昕教授诠释照明设计,探讨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