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船艇休闲旅游在线

行业调整之际 “老展”如何创新突围

《艇道中国》 2016-01-05 15:14:37
分享至:

  2015年11月6-9日,为期四天的2015厦门游艇展在五缘湾游艇港落幕。据主办方介绍,本届游艇展展会总面积达56000平米,其中陆上展区(含高端生活配套展区)20000平米,水上展区36000平米。其中,创新规划出的码头湾道、水上木栈道平台和水上平台展位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已举办八届的游艇业内“老牌展会”,如何凭借水域等硬件优势营造出更浓烈的游艇文化氛围,实现海、人、船的共通与交融,成为展会、展商、观众心中绕不过去的重要话题。

现场扫描:硬件设施完备 老牌展会实力犹存

  结合五缘湾的天然区位优势,厦门游艇展引入多家知名专业俱乐部提供高质量的航海体验,让船东发掘更多玩船的乐趣,让观望者更深层次体验游艇生活,水域及相关配套的硬件优势得天独厚。

  凭借厦门市人民政府、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主办之力,开幕式上厦门众多领导莅临,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游艇及滨水休闲产业的重视。
  原本就在运营的五缘湾游艇港(公务通道),助力展会现场的试乘试驾等活动井然有序。
  机场、酒店等公共区域都有游艇展相关宣传广告,展会现场医疗点、VIP休息区、商务中心、媒体中心等各个功能区域完备,总体透露出老牌展会的实力与风范。

  今年展出的船艇覆盖了不同价位、产地、功能,品类较全。法拉帝800、法拉帝ALTURA 840、阿兹慕蛟龙66、AQUITALIA水神85尺等实艇亮相。但每个分类里,船艇数量不多,总体显得比较松散,重点不明晰。
 
  大多陆上有展位的展商,都会相应在水上展区配有展位,方便与客户洽谈和体验。但展商的陆上展位和水上展位号标示不够清晰,建议主办方可日后注意调整。咖啡、燕窝、茶叶等休闲生活板块的展商,有机分布在水上展区的通道和码头边上,让观众在体验水上展区活动的同时,可以坐下休憩片刻,现场感受休闲生活,该方式值得推荐。

分流趋势:帆船、钓鱼板块独领风骚

  依靠五缘湾地理优势,水上展区体验活动丰富多彩,随处可见观众登上大艇参观,也可体验摩托艇、快艇等出海试乘项目,80元/人/40分钟的帆船体验,30元/人/20分钟的OP帆船体验,都给出了亲民的价格。
 
  作为体现中国帆船运动最高竞技水平之一的比赛,第十一届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在展会期间举行,云集了国内外众多帆船高手。然而由于比赛水域离码头较远,又因为安全问题,观众只能在岸上码头远观,现场观赛氛围不如预期浓厚。
 
  帆船版块趋热有目共睹,主要代理巴伐利亚游艇的慕恩海洋表示,今年帆船需求有所增加,他们还引进了美国J70帆船,想要介绍给现场观众和帆船爱好者。

  展会另一亮点是钓鱼艇版块的加强,昊运、雅马哈、航通等纷纷带来钓鱼艇。一些中小展商表示,价格在10万左右的钓鱼艇最好卖,倚靠厦门沿海城市的优势,钓鱼发烧友、钓渔俱乐部较多,因此和钓鱼相关的板块能很好地拉动人气。展出的中低价位钓鱼艇多为批量生产,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前沿的技术或新颖设计出现。
伪国际化?跨界混搭或成主流吸睛手段

  开幕式现场举行了厦门游艇展和澳大利亚神仙湾正式结为姐妹展会的签约仪式,本届展会现场也设置了澳大利亚专区,并邀请澳大利亚相关行业嘉宾出席产业交流会、高峰论坛等活动,此举意欲在国内产业大环境低迷时期,为展会融入更多国际化元素。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所谓专区仅3家展商,作为展会主打的论坛活动,距离五缘湾也有十分钟车程,给观展带来不便。凡此种种,不免有“伪国际化”之嫌。
 
  片面追求国际化还不如多一些接地气的项目,给观众带来真正实惠。展会现场,与婚庆旅游相关的展商增多,约有5艘婚庆布置的婚礼用游艇供人参观体验。艇上还有司仪、演员扮演的新郎新娘详细讲解游艇婚礼,游艇求婚创意活动聚集了大量人气,有不少准新人在现场下了订单。同时,提供融租、售、休闲、培训等一体的游艇会展商数目也呈上升趋势。这样的“跨界”手段,无疑拉近了豪华游艇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现场还有多家钓鱼艇展商矩阵亮相,成立了辐射全国的“海钓艇销售联盟”,联盟会长蒋先生表示,这样的“组团混搭”参展尚属首次,但已感受到效果,无论对于展会还是展商,都能摊薄彼此的参展成本,也可互相借力宣传销售。

  代表某知名意大利游艇参展的经销商表示:厦门游艇展由于是政府主办,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展会,旅游项目中的一环,展会的版图很漂亮,其知名度和号召力都兼备,影响力也较大。但在为展商谋取更多利益的角度上,特别是关于市场运营、销售拓展方面,可能无法兼顾。不过厦门展正处在调整阶段,他们也相信,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将来还是会逐步提升。
 
  正如众多展商所言,参加厦门展主要原因无外乎对五缘湾水域的青睐,虽并不寄希望于一定能在现场达成销售,却还是重视在在老牌展会上扩大知名度的展示良机。也期待在多方努力下,厦门游艇展可以为普及中国游艇文化和海上生活方式添上有力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