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2020年的1000万高三考生惊讶地发现, 68天的高考倒计时翻转成了98天。
3月31日,教育部发布最新通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在高考的延期通知发布前,内蒙古、宁夏、陕西、青海、云南、新疆、山西、贵州、西藏、江苏等十余省市的高三、初三年级已经复课,其他地区的复课方案也基本公布。
随着学生复课返校,学校作为疫情防控重要阵地将面临更大挑战。学校可以看作一个特殊的社区,校园内人群聚集点多,流动性大,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厕所、大门、体育场……都有不同的防疫要求。应对校内传播,必须从开学前就做好准备,并在开学后保持严格的防疫措施。
开学前
- 彻底清洁: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 教师、学生培训: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 物资储备:为了保障防疫需求,开学前,学校要测算、落实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和经费,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保障必要的洗手液、纸巾或吹干机等,准备足够的消毒液、消毒设备,配置必需的体温计、红外测温仪等检测设备。校医院、门诊部提前储备足量的防控应急物品、药品。
- 消毒剂储存:学校学生众多,消毒剂如果存储不当,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所有使用的消 剂应在阴凉通风处定点存放,安排专人管理;醇类消毒剂在储存和使用时还应注意远离火源。
- 外地教职员工、学生14天隔离: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居住地后应当居家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
- 做好应急预案: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演练。
- 设置隔离室: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开学后
- 做好每日检测工作: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每日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 每日开窗通风、保障空调及新风系统安全: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 每日消毒: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 宿舍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
- 餐具消毒洁净: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 卫生洁具:卫生洁具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 消毒工作绝不能盲目追求剂量与次数,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循消毒产品说明书,按照有关规定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避免滥用,对学生造成健康危害。
- 就餐方式:推荐采取送餐到班或错峰用餐等形式,就餐时同向、分开就坐,尽量分散在餐桌两边。就餐前后也须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措施,佩戴口罩。
- 加强病假管理,疑似症状及时隔离上报: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疑似症状应急处置
- 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 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向学校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 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 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
- 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附:校园防疫适用表格
宁可严十分、不可松一毫,学校防疫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这场防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2020年8月12-14日,CCE上海清洁展将集中展示在防疫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先进技术与实用产品。八月虹桥,我们相约国家会展中心(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