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的采访截图(图片来自钛媒体)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人口红利的拾荒时代塑造了当前中国商业的基础设施,让我们步履坚实地走在了国际发展的前列。但“利用人性弱点”的商业逐利观念,却在不知不觉之中堵塞了中国商业伦理与文明的孕育。重锤一记,砸得人心惶惶。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即使失败也是值得的;但一件令人蒙羞之事,就算能赚得盆满钵满,它也不值得付出任何精力。因为命运,早已在暗中为所有事情标明了价格,好的坏的,皆有因果轮回。从业20多年,我始终笃信王阳明先生的一句话,心在事上磨。投资人经常说“打磨商业模型”,但我们很少说“打磨人性”,我认为后者的重要性远高于前者。内观来说,商业精进的过程也伴随着创业者自我认知的不断进化,磨心性不是"nice to have"而是“must have”,走得长久不逞一时之能;外观来看,瑞幸背后操盘手的这波操作,会让中概股的污名留存甚久,海通国际在4月2日的美国早报中指出,“瑞幸事件再度提醒了美国及全球投资者,他们每天都想证明的问题可能是真的——中国企业的数据有问题。”中国人这些年好不容易攒够信誉、申请下来的国际信用卡,眼见着额度就要提升了,忽然被瑞幸给盗刷了一笔巨款。名誉的修补乃是漫长的过程。打个比方,耗费大量心血、一针一线织成的毛衣,瑞幸来轻轻扯了一下线头,整件毛衣就全散了。再重来?谈何容易。从事投资行业二十多年,我见过太多值得尊敬的中国企业家。他们从一个个零件开始搭建工厂的生产线,走访一家家商户推广产品,细心研究每一个原料的成分配比,在产品研发投入大量的心血。疫情期间,我更是看到多少创始人辗转奔忙,为了企业能再多活一天,为了身后千百个普通的中国家庭,不至于被肩头的落雪压垮。是他们,还是那杯号称薅资本主义羊毛的一块钱的咖啡,更值得尊重?冰冻寒天里,经济之冷渗入骨髓。有很多本来拿得到投资、甚至能在海外上市融到救命钱的中国企业,难免会被审慎的国际资本打入冷宫。这会怎样影响一个普通人呢?去问问那些在外贸产业链工作的人,问问那些创业公司咬着牙的创业者吧。 你喝的那几杯便宜的咖啡,到底是谁获了利,又让谁失了业、寒了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是瑞幸之恶的根源。借用一句同行的话,“每一滴咖啡上亏的钱,都是中概股身上流下的血。”我也想说,每一杯你喝下的便宜咖啡,都是对中国数十年树立的正面商业信用的疯狂盗刷。盈亏之间,自有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