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资讯 关键字: 餐饮 时间:2020-05-07 10:46 来源:团餐谋 作者:团餐谋
5月3日晚,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视频《后浪》,刷爆朋友圈,视频中国家一级演员何冰这样赞美年轻一代,彻底带火了“后浪”这个词!
随着社会集体走向“无龄感”,“后浪”、“前浪” 早已不再是“代际差异”的代名词,其划分标准也不只是单纯的年龄,“后浪”往往更多代表的是一种“年轻精神”。
在时代的洪流中,团餐业同样在呼唤更多的“后浪”——团餐新势力出现。只有新的力量不断崛起,“后浪”、“前浪”各自努力,奔涌不止,才会迎来生生不息、不断进化的行业“新浪潮”。
那些着急寻找和培养“后浪”的团餐企业,
究竟在着急什么?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未必死在沙滩上。”餐饮圈更是如此。
“我要退休了。”
“我的退休只是一个计划而已。完成这个计划至少需要十年时间,但最多不会超过十五年。”
4月27日,1970年出生的张勇,抛出海底捞领导者接班计划,在五一前成为全网焦点。
寻找和培养“后浪”,将企业交给合适的接班人,是不少餐饮品牌老板们的烦恼之一,也同样被不少60后团餐企业掌门人视为当务之急。
“最紧迫的一个事儿,是寻找和培养我的接班人,只有及早准备好了,才能够让企业不断地持续发展。”在某次行业大会论坛上,有企业掌门人不无感慨,虽然他本人只有50多岁。
“最大的问题是谁来接班,最好五年之内能找到合适人选。”山东某团餐企业的60后掌门人,在团餐谋的一次采访中说。
现实中,60后餐饮人虽然不断适应和学习“万物互联”带来的新改变,但凭借传统方式,尚能应付还不算激烈的市场竞争,却无法应对未来。
60后餐饮老板们选接班人难,现实难题也即直接原因是:
一、自家孩子不愿接班进入餐饮业;
二、企业的后备人才梯队青黄不济。
在餐饮企业的人才架构中,70后一直处于断层。企业必须顺势而为,寻找更敢于创新和拥抱互联网的“后浪”,着力培养为企业新一代领导者。
“前浪”敞开胸怀携手“后浪”,一起奔涌,才能让辛辛苦苦创办的企业跟得上时代浪潮。
“后浪”为何受宠?
团餐“后浪”受宠,更多是顺应时代和市场的潮向。
60后团餐掌门人提早筹谋布局、深思远虑,既有出于企业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经历多年粗放式发展的传统团餐企业,必须向现代化企业转变,呼唤具有新锐思维的领军者,带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都在发生变化,寻找和培养接班人成为很多传统团餐企业的当务之急。
随着80后、90后纷纷走上甲方后勤管理“要位”,60后的团餐老板们与之交流或沟通,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错位。
而且,甲方的80后领导者和管理者有新的政治需求——业绩空缺问题。以创新的产品、服务与模式,使旧有团餐服务发生令人耳目一新、实实在在更适应甲方需求和市场消费群体的改变,显然是更紧迫的事。团餐企业若坚持传统团餐运营模式,很大可能会迎来市场份额的不断缩水。
万喜集团联合创始人李洋,是典型的80后团餐人,他认为,整个团餐行业的变化除了上述人才年龄段的变化、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还包括疫情为行业带来的新压力,促使传统团餐人不得不发力信息化的优化升级,提高行业的运营效率。
真实的团餐业“后浪”,
真正的团餐新势力
无论是企业创始人,还是已经成为高管、在企业发挥中坚力量的优秀80后、90后,他们是团餐业的“后浪”,也是真正的团餐新势力。
仅以80后为例,除了前文提到的万喜集团联合创始人李洋,团餐人耳熟能详的还有:中膳集团创始人李力强,东贸国际董事长王占猛,千喜鹤副总裁王志青,团创空间创始人禹化强,潘多拉餐饮联合创始人徐传佳,喜餐科技董事长蓝赟,德保集团总经理黄雷……
不同于传统餐饮人,他们善创新、有想法、肯实干、不怕失败,既有对团餐这一“勤行”的敬畏,也对之无限热爱,即便是具有良好学历背景的高起点者,也不乏吃苦耐劳精神。
每一代餐饮人都有时代赋予的独一无二的使命,团餐界的80后、90后更是如此。
“每一个在拼搏的80后都懂得和值得被尊重,他们前有叔(年长的行业前辈)后有弟(紧随其后的新生代90、00后),但是80后从不当他们是对手,而是指引我们成长的老师和一起共同努力改变行业发展变革的好兄弟。”同样是80后,中膳集团运营副总裁蒋方源认为。
“我们这批人不单单是为了钱,钱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我们真的是想做出事情,为之进行深度的学习、思考与顶层设计。”团创空间创始人禹化强曾表示。
对于团餐新势力们来说,从事这个行业,要赚钱,但远不止于此。中国餐饮市场足够广阔,所能发挥的空间和可以创造的价值,是以80后为代表的新餐饮人尤其团餐新势力,更为看重的。
秉持开放和共享思维,热爱学习、分享,乐于碰撞讨论,开拓思维,是团餐新势力们的最爱。
他们以创新与互联网新思维,正在为传统而古老的团餐业带来蓬勃生机与颠覆创新。
热门关键词
热销产品
热门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