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资讯 关键字: 小年习俗 祭灶王 年糕 扫尘 小年美食 糖瓜粘 时间:2020-01-17 14:54 来源:微信公众号-环球美食热博 作者:贝卡
关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意为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的是腊月二十五,不过不管是哪一天,对新一年的期许都是一样的。
按照中国传统,在小年这天会有很多像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这些颇具仪式感的传统活动,但更少不了的是,那流淌在舌尖上家乡的小年味道。
小年习俗
祭灶王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扫尘
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贴窗花
在宋元以后,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人们在小年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一张可以扫出敬业福的窗花,亲测有效
沐浴理发
小年时的传统,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民间认为,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各家生活情况的灶王爷就要启程了,想要讨好这位“生活委员”,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而小年这天洗澡沐浴,也逐渐变成了习俗。
小年美食
杀年猪
南方许多地方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
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年糕
年糕有取年年高之意。农历小年又叫辞灶,就是吃了糕送灶王爷上天上去跟自己的上司玉帝汇报这一年来多的工作。
年糕主要是用糯米粉、大枣制作而成。吃起来是黏糊糊、甜丝丝,让灶王爷嘴巴也变得甜蜜蜜,到了玉皇大帝那里述职的时候可以多说说民间的好事。
糖瓜粘
老话讲“二十三糖瓜粘”,据传每年到这个日子,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奏报这家人一年中所做的善恶之事,最终定赏罚。
所以为了不让灶王爷跑到玉帝那里讲坏话,人们就会供上灶糖,来堵住他的嘴。糖瓜,用麦芽糖制作成扁圆形瓜状的灶糖。
关东糖
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扁平、呈丝条状的灶糖。新做的关东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又有粘性,别具特色,是老年间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食品。
包年粽
广西南宁人过小年时的一道美味,其寓意新年吉祥,也讨了“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的口彩。年粽,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拍米饼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在小年来临之时有做米饼的习俗。传统的米饼做法有些类似于月饼,以用料讲究、馅多皮薄、口感细腻香甜著称。
用糯米磨成糯米粉作为主料,花生、芝麻、白糖做成馅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保住了大米、花生、芝麻等源香味口感与健康营养,吃起来别有风味,寓意“团团圆圆”。
吃饺子
老话讲“送行饺子、迎风面”,所以在中国北方地区过小年的晚上,有“吃饺子送灶王”的习俗。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过小年时,有吃炒玉米的习俗,当地民谚有云“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当地人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热门关键词
热销产品
热门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