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资讯 关键字: 咖啡茶饮 时间:2020-04-23 03:05 来源:英吉岛 作者:岛上巢人
摄取咖啡因的理由,最常见的两种说法。
Ⅰ. 咖啡因可以维持大脑中的多巴胺,甚至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引起国内广阔的咖啡因消费领域的需求,咖啡饮品想必是个大商机咯?
大街小巷的咖啡店应该会越来越多的吧?
增加咖啡店的店面覆盖率,会引来的更多的需求吧?
2/4
“开个咖啡店,浪漫且有情怀。”
“如此美好的事情,那么开咖啡店能挣钱吗?”
“挣钱?您在开玩笑吧!”
咖啡的“利基市场”与茶饮来历
咖啡在国内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利基市场吧?!
局面如何?来看看数据。以人均咖啡因消费量计算,全球咖啡消费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前殖民地——欧盟、美国以及巴西(分别占28%、16%、14%)。
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里,像越南(法国的前殖民地)和菲律宾(西班牙和美国的前殖民地)这样的西方化的发展中国家的咖啡消费量也很高。
而对于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茶文化浓厚的国家,咖啡消费量很低。
中国茶叶占咖啡因摄入量的95%以上,中国人均咖啡因摄入量为86mg/天,与亚洲来自咖啡的咖啡因占主导的发达国家韩国相当。考虑中国城市化率60%,人均城市咖啡消费量或许已超过140mg/天,其与日本水平相当。“顽固的茶饮”社会——印度也表现出类似的水平。
对于提神醒脑主功效的饮品,我们是有很大需求的,事实上“咖啡因的需求正在被填补”。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被称作东方饮料的帝王。咖啡因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单宁、茶多酚微量元素等400多种成分。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作为我国的特有饮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本草”类医书中皆有提及其功效。
Ⅰ. 参与脂肪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Ⅱ. 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Ⅲ. 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缓解疲倦,提神益思;
Ⅳ. 改善胃肠功能,提高胃酸分泌量,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具有助消化的功效,等等。
市场上有很多茶的品种: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与咖啡一样,大都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对于需要提神的上班族来说,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茶 饮
第一代 茶粉冲泡
通过茶粉制作的标准化产品。
有些连锁店像街客、快乐柠檬、还有一些私营饮品店,产品成本低,口感粗糙有待提升。
第二代 茶叶+奶油或牛奶
预先制作的茶,真正的茶叶冲泡,可加奶油/牛奶和珍珠。
这种类型门店的面积非常有限,没有座位,以外卖为主。
第三代 茶叶+芝士奶盖+新鲜水果
品牌的店内装饰往往更具ins风,同时还提供座椅,以更好地践行星巴克“第三空间”战略。
原料升级以及处理加工新鲜水果的需求增加,产品的成本从物料及劳工角度看都较高,现场制作的茶饮料,有真茶,芝士奶盖,新鲜水果,产品价格也从10-15元提到30元。类似连锁店喜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等。
与之相对应的是,茶饮料的消费者在口味上已经形成敏锐的味觉。从大茶饮品牌中可以看出,2.0代和3.0代产品目前在市场上并存。
那么咖啡市场的演化又是如何呢?
第一浪 速溶咖啡的时代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雀巢公司进入中国开始,这个品牌成为了“速溶”的代名词。深入民心,节假日走亲访友必备之礼品处方。
19年的数据:从咖啡饮用结构上看,全球范围内现磨咖啡在咖啡总消费量中的占比超过87%,速溶咖啡占比小于13%。而在中国,速溶咖啡占据着84%的市场份额,现磨咖啡的市场份额仅约16%。
端详这份数据许久,是不是觉得不久的将来,国内的咖啡市场会向的国际比例看齐?
第二浪 现磨咖啡
目前的消费者依然更倾向加奶的拿铁这样的甜饮料。
第三浪 精品咖啡
大约7、8年前,咖啡的第三波的浪潮,精品咖啡不急不慢的滚来,在一、二线城市的角落里遍地开花,同样的店内装饰更具ins风。
精品咖啡店,使用的豆品精致化,制作过程方式也是一饱眼福。同时消费者也满足功能性需求,为了学习或工作而喝咖啡以保持清醒,他们经常上瘾。
还有一类小众人群,咖啡爱好者,他们喜欢各种咖啡的风味,并且在咖啡的质量上通常保持高标准。这是中国咖啡消费者中最小的一部分。
精品咖啡能否成为咖啡店利基市场开拓方向?!
4/4
寻找利基市场的空隙点
目前成功的咖啡连锁店都以空间、风格支付高额租金和装修费用,可以透视出国内消费者基本上更愿意为时尚的场所买单,用来商务洽谈或休闲,不仅仅是咖啡本身。
No.1与No.2浪潮的需求远大于No.3,成功的大型咖啡店的运营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让我们再次用数据说话,根据大佬星巴克在中国投资披露的数据,咖啡只占总销售额的40-45%,70%的星巴克中国销售额来自饮料,咖啡占总饮料数的59%,摩卡和拿铁依然是最终欢迎的咖啡,像美式/意大利浓缩咖啡这样的功能性产品则是少数。只有10%的星巴克收入来自功能性需求,根据行业研究,星巴克会员贡献了总收入的50%,功能性用户只占会员收入的20%。
位于办公楼的咖啡店,是功能性需求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
位于购物中心的咖啡店更多是满足空间、风格或休闲饮料的需求;
大型连锁咖啡店70%至80%门店在商场,办公地点门店大多在一级城市核心商区,如此布局,显然是对消费群体做细分拆解过的。
消费升级,对咖啡场景需求比重加大。
再看看国内咖啡店的不同时间营业收入组合,是很有意思的。
咖啡消费国最强的功能性需求通常是早上,早餐占美国收入的50%。而我们的早餐咖啡只占店内营业收入占约16%,午餐占约24%,下午占约30%,晚上占约31%(数据有微小出入)。
咖啡的消费的重心“渔翁之意不在酒”吗?如何取舍诗与远方?
作者|岛上巢人
微信号|duoji15221448105
热门关键词
热销产品
热门厂商